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汉代大量文人下乡采风,创作出《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病妇行》等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艰苦的乐府诗,对统治者反思战乱、制定与民休息的政策有积极作用。这表明,汉乐府诗
A.真实地反映民间疾苦B.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C.具有民情收集的功能D.体现了汉代文学成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孔子为象征,以儒家为主体,居中制衡,佛道辅翼,安身立命,治国理民的独特结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理应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象征。儒学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轴心。但近代以来经过一系列激进的社会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批判,儒学被迫逐步从孕育滋生它的社会母体中游离出来,成为余英时所说的“游魂”。但并不必太悲观绝望,他认为儒学仍然潜藏在民间,沉睡在老百姓的血液当中:“儒学已变成游魂,但这个游魂,由于有2 000多年的凭借,取精用宏,一时是不会散尽的。”

——摘编自韩星《卜帝回归乎?——儒家上帝观的历史演变及对儒教复兴的启示》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儒家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23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0届高三全国I卷第一次在线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0·辽宁·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中国1977年到1986年高校招生相关数据简表,这一表格能够反映出
A.该时期的大学完成了教育转型B.改革开放促成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恢复高考初期的生源质量最好D.20世纪80年代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2020-04-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0届高三全国I卷第一次在线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0·辽宁·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轼在书法上主张“意造”,注重“意”的表达和“神”的追求。在森严的唐法面前,苏轼等义人书家,以其超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以唐人为阶梯,避开唐法,另辟蹊径,直追晋人意趣,发展其任情适性的一面,从而形成以苏轼为首的“尚意”书风。据此可知,北宋书法(   )
A.以行书为主流书法B.在传承中形成特色
C.崇尚魏晋否定唐朝D.深受陆王心学影响
2020-04-23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0届高三全国I卷第一次在线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材料   胡适,安徽绩溪人,他创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将“儿童中心主义”与“学校及社会”相结合,注重选课制和弹性制的规定,推行学制改革。胡适大力推行国语教育,尝试白话诗作,制定国文课程标准,为教材选用合适的白话小说、戏剧等。胡适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注重孩子前期学习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注重孩子终身教育和做事、做人的教育。胡适引进杜威的“改良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强调这些思想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配合。胡适的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

——据吴奕晓《论胡适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胡适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胡适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5—1898年维新派在全国共设立学堂19所,他们不再要求青年学子潜心训诂词章,而是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据此可知,维新派
A.开创西式教育先河B.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
C.注重培养技术人才D.教育理念符合时代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0年,新青年社创办《劳动者》,创刊号指出:“中国的工人比外国工人还要苦。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深入传播西方启蒙思想
B.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
D.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成立初的中心任务
9 . 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如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

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
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
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2020-04-07更新 | 33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4月质量检测(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3年,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讲话中指出,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该讲话意在
A.强调巩固红色革命政权B.倡导打破经济孤立局面
C.重申纠正党的工作作风D.提出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