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初以来,据《大统历》推算所作的天象预报已多次不准。崇祯二年五月日食,钦天监的预报又发生显著错误,而礼部侍郎徐光启依据欧洲天文方法所作的预报却符合天象。由此徐光 启等人力呈改历,崇祯皇帝批准,设立历局进行改革。历局人员从翻译西方天文学资料起步, 力图系统、全面地引进西方天文学的成就,还聘用了意大利人龙华民、罗雅各,瑞士人邓玉函, 德国人汤若望等,历经六年,完成《崇祯历书》。书中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 “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 从此我国的天文学计算体系从传统的代数学体系转变为欧洲的几何学体系。然而其内容的重 大变化引起朝堂震动,他们以“未入大统之型模”,“不符祖制”等力阻其颁行。直至清初,传教 士汤若望将《崇祯历书》改为《西洋新法历书》呈报清廷最终得到采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历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历法改革的影响。
2021-06-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李大钊(1889—1927 年)河北省乐亭县人。早年留学日本。1916年学成回国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1917 年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证实西方文明存在严重缺陷,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可能解决现实问题,俄罗斯文明则可“当媒介中西之任”,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间他在《新青年》等报刊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予以高度赞扬,认为它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是“世界新文明之曙光”,进而指出中国革命必须“适应世界的新潮流”。

——摘编自李喜所等著《中国近代史:危机与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李大钊在1917年前后思想发生的转变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时期李大钊的思想转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期间,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各出版机构遵照标准自编课本;官方虽不断推行统一教科书,但统一教科书编写科目残缺且没有形成专门发行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掀开了我国教材编写事业的新篇章。以解放区的教材制度为依据,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1950年,作为教材编写专门机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人教社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文化教育方针和“各科教材必须保持完整的科学性和贯彻爱国主义的精神,参考苏联,编写完全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新教科书”的编辑方针,组织大批专家开始重新编写和修订中小学教材。

——摘编自郭戈《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
2021-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甄,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他主张立国之道在于富国,富国必先富民.他谈到:王公之家,一宴之费耗去农家一岁之获.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不平势必影响天下的安定他主张明君、贤辅、良司应该实行“养民之善政”“古之贤君,举贤以图治,论功以举贤;养民以论功,足食以养民.”他希望“农贾乐业,衣食滋殖”“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农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是去残去盗之本也.”针对民间苏州育婴堂收养弃子一事,他认为“此一乡之善事也”,政府要担当起救济百姓的重任.救助弃婴扩而大之为鳏寡孤独废疾贫病之人的根本,是使四海之民,家给人足,衣食饱暖.

——摘编自王卫平«富民与养民:唐甄的社会保障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富民与养民”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甄“富民与养民”的思想主张.
2020-12-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6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材料三   20世纪初,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他已经接受了西方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的民族主义学说,“宣扬放弃个人权利,以国家至上的集体主义价值为本位,提倡民族国家主义”……他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是中国人’之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民族主义之发达之既极,其所以求增进本民族之幸福者,无有厌足。……知他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浅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2021-02-0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在此过程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传播的作用。

材料一   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

——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

——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时代儒学教育的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儒学在民间的推广,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3)据上述材料回答,教育对于儒学的作用及当今我们如何对待儒学?
2021-01-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朗西斯培根说:造纸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都更大。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采用。1891年法国制定了文官考试制度,德国也试行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历史悠久的监察制度也被18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是应该仿效的制度。16世纪以后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伏尔泰对比欧洲中世纪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称颂孔子对伦理道德的宣扬,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1646-1716)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不止极端厌恶,向往中国的“大一统”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

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开始对中国科技史感兴趣,李约瑟开始萌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愿。1943年2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年李约瑟回国时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世界所接受。......1954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大学隆重出版。该书特别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等中国的发明创造。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人所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在器物、制度、文化方面对西方产生的影响。请指出西方人如何获取的这些中国人文科技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宣传的现实意义。
9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并指出其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其实质。
2021-01-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材料二   希腊神话产生一千多年后,在西方文学中得以发扬光大,其中的美神阿佛洛迪忒,成为彼特拉克笔下美丽的劳拉,而爱神厄洛斯的世界则是《十日谈》抒情笔意所在……希腊神话中,诸如海神、冥王、战神、农神、太阳神、智慧女神等,多数在外形上无异于人类,他们既需要膳食、休息,也有虚荣心,嫉妒心,个性张扬,放纵原欲,尽情地享受现实世界生活。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希腊神话后来得以发扬光大的原因。
2021-01-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