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在评价某位诗人时写道:“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拘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位诗人应是
A.孟浩然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诸葛亮B.贾思勰C.祖冲之D.孙思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
(1)材料一中李斯建议焚书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与材料一相比在实施手段上有何差异?
(3)李斯与董仲舒的上述主张施行后产生的社会效果有何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这首诗最可能受哪种思想的影响
A.孔孟思想B.黄老学说C.法家思想D.陆王心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朝王通在《中说》中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由此可知
A.儒学融合吸收了佛道思想B.秦朝因焚书坑儒而速亡
C.王通推崇“三教合一”思想D.佛教是梁朝灭亡的根源
2020-1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
A.反对施行仁政B.主张礼法并用C.强调人性本善D.重视继承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为明代徐温的《墨葡萄图》,题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诗画艺术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B.文人画,重视写意
C.风俗画,刻画习俗D.人物画,形神俱备
2020-03-25更新 | 138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秦始皇兼并天下,专任刑法,“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这可用来解释,秦朝统治者
A.推行法治,规范人们行为B.厉行法治,激化民族矛盾
C.完善法律,顺应时代潮流D.完善律令,控制民众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B.贾思勰
C.祖冲之D.郦道元
2019-11-01更新 | 569次组卷 | 3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平民阶级逐渐觉醒
B.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
C.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D.政治新秩序构建完成
2019-09-26更新 | 368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