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021-10-23更新 | 497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17次组卷 | 4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诗经》中,相比于“雅诗"的醇厚雅正,“颂诗"的庄严肃穆,“国风"可能更为幽怨,更尖酸刻薄,更爱的痴狂、恨的撕心裂肺,更鲜活,也更贴近于人。这体现《国风》
A.主要描写人的内心世界B.蕴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
C.揭示了奴隶的日常生活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频繁B.社会局面稳定
C.文学形式丰富D.三教合一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取得巨大成就。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市民阶层的壮大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印刷技术的进步
6 . 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 ②《书》 ③《墨子》 ④《春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代文学家韩愈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来称颂李杜及其诗文。其中杜甫的 “三吏”“三别”等诗篇被后人称颂为“诗史”,主要是因为杜诗反映了
A.雍容华美的盛唐气象B.唐朝由盛转衰时民众的离乱和漂泊
C.唐末黄巢起义的动乱D.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科举以诗歌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尽全面的阐发。据此可知,试诗制度
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D.突出了诗歌创作时政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儒者实现了积极参与政治的理想
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
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
2020-03-17更新 | 186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网课质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