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研究指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的小说《西游记》中有多场宴会,而饭菜几乎都是如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等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描述了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B.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影响到周边国家
C.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南方饮食文化D.说明小说因其艺术性不具备史料价值
2 . 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  )
出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元)《西游记》小说(明)
形象特点“妖精”,取经过程中的护法,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身上残留妖性较浓,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剔除市井小民恶劣负面形象,抽离妖性,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
A.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B.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
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
2020-10-15更新 | 36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诗经》中《周颂·噫嘻》描写了周王亲耕的仪式,《小雅·鹿鸣》记述了周王宴请群臣的礼仪,《大雅·棫朴》记载了文王征伐前的祭天之事和宗庙之祭。这反映出《诗经》
A.是研究周文化的重要史料B.证实周朝王权与神权结合
C.凸显了浪漫主义创作风格D.揭示了劳动者的日常生活
4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三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概括材料二、三所涉及的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至少三点)
(3)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2020-03-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ニ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瓷器成为文学艺术传播主要媒介
2021-09-08更新 | 976次组卷 | 6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宋代文献中关于指南针的记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实证
文献作者记载内容
《萍州可谈》朱彧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诸蕃志》赵汝适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梦粱录》吴自牧风雨冥晦时,惟凭指南针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益一舟人命所系也

A.宋代人们发现了磁石指南的特性
B.宋代统治者重视扩展海外贸易
C.宋朝时商品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
D.宋朝时科技的应用有了新突破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从“天下儒学”转变为“家族儒学”;哲学上从独尊儒家价值走向了儒释道多元文化并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教合一潮流弥漫B.佛教广泛传播
C.政治分裂战乱不休D.士人群体兴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很少有机会去思考那些与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天文学高度发达,是为了制订历法和预卜世间的人事灾祸,因为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中国古代科学著作基本上是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对看到的事可以想些什么就很少有人去探究了。在中国历史上,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从殷周之际的《易传》提出本原是太极起,一种以为万物本原的直觉倾向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气带有虚幻性,不仅难以把握,也直接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摘编自毛传清、黎德扬《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特质及其意义》

材料二   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让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必须建立适合中国现状的科技文化。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曾经是世界上文化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古代所创造的科技、文化成果,不仅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为人类文化增添了色彩。其整体思维(即立足从整体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注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观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科学技术的优秀遗产。现代复杂性科学技术要想取得重大的进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的整体思维方式是很好的指导方法。只是从科学理性角度来看,还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科技自然观寻找启迪。

——摘编自张馨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所具有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
2021-01-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一无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实践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道统与政统的双重权威、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民间的清议传统、文官考试与御史制度等。这些政治智慧与制度实践以民意为依归、以天理为最高价值,以儒家士大夫为社会中坚力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独霸天下,使得中国政治在若干朝代和历史时期之中保持了清明、理性与有序,使得古老的中华帝国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和文化多元的土地上,持续了二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摘编自许纪霖《儒家孤魂,肉身何在?》

材料二 明初,理学的地位进一步强化,“自考亭(朱熹)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直到王阳明心学才出现了重大转折。王阳明主张打破传统经典和理学的束缚,并倡导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明朝后期的李贽更突出地发挥了心学反传统的一面,指出正是由于人们盲目听从“师父之教”,而造成了“独无是非”的沉闷局面。他还声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对讲求实际利益的“私心”持一种认同态度,这使王学的“良知”从抽象的本体进一步变成了个人的、感性的自然真实。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材料三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编自闾小波著《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自汉代以来(包括汉代)儒学的发展相关史实,说明“传统的儒家政治”是怎样“与王权联合又斗争”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并评价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
(3)如何理解材料三当中所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请分析出现差异性的原因。
2020-12-1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文)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当时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先秦、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3)材料二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股新思想?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在当今时代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