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2 道试题
1 . 西方文明史发展的某个时期,“明快鲜艳的色彩已经遍布欧洲……体现悲观情调的灰色和黑色,让位给了代表尊贵的金色、代表热情和爱情的红色、代表优雅和风度的黄色……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能够体现上述时期绘画风格的作品是
A.B.
C.D.
2 . 1506年9月25日,威尼斯一对青年男女——比昂科家族的洛多维科和弗雷斯奇家族的朱斯蒂娜,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婚礼可谓风光无限、贵客如云:新娘饰金戴玉、锦衣华服,装饰奢华的礼堂中摆满了各种珍馐美味,元老院首长、总督顾问等达官显贵亲临道贺,席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助兴。但是自中世纪晚期开始,意大利各城市政府相继出台大量针对奢侈行为,特别是私人奢侈消费的禁奢法令。对意大利这种崇奢与禁奢并立的悖论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主要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B.都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C.禁奢法令违背潮流不得人心D.禁奢只是针对个人私欲的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晚清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尖锐地指出:“两千年来,皆荀学也!”他的意思是说,秦始皇之后的中国政治,都是荀子的学说当道。下面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礼者,人道之极;法者,治之端也B.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D.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走向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伦理
2021-12-09更新 | 215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36530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2021-11-28更新 | 112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考试历史试题
6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C.教育能使人认识美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21-11-01更新 | 399次组卷 | 6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021-10-23更新 | 498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2021-10-20更新 | 636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2021-10-18更新 | 473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奇技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人们一般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二   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这一称呼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


(1)依据材料一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