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焚书﹒答周西岩》一文指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人皆可以为圣”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来看,李贽的“生知”说
A.宣传了人类平等和思想自由B.表达了对专制皇权的不满
C.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D.否定了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2020-01-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老子说“圣哲、明王治理天下,功盖天下,又好像自己不曾做过什么;教化惠及万物、惠及百姓,又使百姓感到都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据此可知,此时的道家学派
A.意在推崇对万物的教化B.强调社会变化是辩证的
C.期望统治者要无为而治D.要求治国应取诸子之长
2020-01-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有许多复杂的解释,这里将其理解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即辛亥革命之前的所有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文化,它们具有五个特征:一是萌芽和生长在中国的文化,即主体性;二是被中国人长期坚守的文化,这是传承性;三是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文化,这是普遍性;四是符合人类文明方向的文化,这是世界性;五是可以作为建构未来的文化,这是永恒性。

——摘编自方铭《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等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或多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
4 . R·韦勒克在评价某一艺术流派时说:“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属于这一流派的美术作品是
A.大卫《马拉之死》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D.米勒《播种者》
2020-01-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资本主义本质充分暴露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
2019-07-16更新 | 846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五四运动最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选择,它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文化逻辑的结果。这体现在
A.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8 .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才知道西方文明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这表明当时中国
A.对平等自由的政治需求
B.向西方学习更趋理性
C.反帝救亡的强烈愿望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希腊人有理性的一面,甚至为了真理不惜牺牲宝贵生命——就像苏格拉底那样。但求神问卜即“封建迷信”的习惯很普遍,连柏拉图也骄傲地宣称:“要说祭神次数之多,迎神赛会之瞩目神圣,当推我们雅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希腊文明的精神水平受制于低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B.古希腊有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平也属世界最高
C.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但精神文明靠理性
D.当代希腊乃至欧洲人只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人的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