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2021-04-01更新 | 489次组卷 | 6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复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谐的规定体现了
A.僵化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要求百姓存天理、灭人欲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2021-03-26更新 | 193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火箭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电影是20世纪的一项新兴产业。5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业出现严重危机。1956年,美国电影观众人次到达历史最低水平。引发此次危机的原因是
A.美苏冷战的影响B.彩色电视的出现与普及
C.互联网技术兴起D.美国电影行业投资减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推进文化大繁荣的决定后,以青少年图书和文化产品为重点的天舟文化在A股市场连续拉出四个涨停,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可以
①加强中小学教育,活跃青少年文化       ②以市场经济支持文化建设
③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④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化。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中学教科书封面,这一时期
A.国家重视数学教育B.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C.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D.教育执行“三个面向”思想
2021-03-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材料体现的是
A.法家主张B.道家观点C.墨家要求D.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2021-02-20更新 | 527次组卷 | 6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零班)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2021-02-07更新 | 385次组卷 | 48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图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如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诸子思想
C.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D.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
10 . 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后,政体的理想经历了从“民主”政体到“党国”政体的思想变化,以实现其“民国再造”。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既体现在其所处时代,也传承历史、影响至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因此,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殷啸虎《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探析》

材料二  孙中山所心仪的政体制度显然已不再是当初创立民国时所效仿的英、美式宪政民主,取而代之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一党制”。本着“此后欲以党治国,应效仿俄人”之思想,孙中山为自己的“师俄”确立了重点。孙中山在选择了“师俄”和“党治”路径后,迅速兴起的国民革命也为迷失中的秩序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而又现实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

材料三  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视角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摈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具有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

——张磊 张苹《孙中山传》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核心内容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其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从“宪政”到“党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说明孙中山政体思想变化及其对政治道路的选择对我们有何启示?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2021-01-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