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6世纪英国培根认为: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是亚当和夏娃堕落的产物;但是他相信通过思想及思想的产物,可以再度获取“神赋于人类的支配自然的权力”,做出一系列的发明来征服和克制人类的需求和苦难。这一认识     
A.改变了人们对上帝虔诚信仰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
C.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022-11-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世纪70-80年代,清朝外交官郭嵩焘在抨击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其势日逼,其患日深”时,同时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未,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术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并呼吁“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此思想     
A.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B.与义和团运动提出的主张一致
C.直接促使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D.反映出对待西方文明的理性态度
3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98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4 . 某学者道:“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日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该文所述“他们发起的运动(     
A.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商业革命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D.加速了整个欧洲的社会转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6年,陈独秀在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陈独秀旨在说明
A.民众觉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B.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需与民众结合D.中国已具备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B.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
C.思想启蒙强化民族意识D.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
7 . 柏拉图认为“(民主制度)看来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据此可知,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制度
A.忽视了客观真理的存在B.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平等
C.在实际运作中缺乏理性D.实际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1876年,王韬和传教士傅兰雅等人筹建主持了近代新型学府——上海格致书院,书院将考试题目登载在《申报》,应试者邮寄征文,由书院评定等级,发给奖金,并将优秀文章集中刊登出版。下表是格致书院考课命题节选(1888-1894年),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时间题目命题与鉴定人官职身份
1888年近日北边防务轻重缓急何在论胡芸楣广西按察使
1889年印度与中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竞争问题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0年中国制造金银货币问题吴福茨宁绍台道
1891年物体凝流二质论刘坤一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1892年德奥合纵与俄法连横论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3年中国能开议院否郑观应招商局总办
1894年紧备水军直捣东瀛议刘麒祥苏松太道
A.救亡图存仍然处于器物变革阶段B.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日渐深入D.列强瓜分中国导致民族觉醒
9 .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设计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该礼服的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为六幅,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可见,朱子深衣在服装设计上
A.凸显自我表现的个性B.蕴含一定的叛逆色彩
C.强调儒学的教化功能D.体现儒学哲学化特点
2022-03-14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集了温之会,周襄王应召亲自参会。据说,孔子读到“春秋经”上的这段记载时,将这一事件改为“天王狩于河阳”。这可以反映出
A.孔子试图重建伦理秩序B.新兴的土阶层崛起
C.战国时期社会礼乐崩坏D.孔子倡导为政以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