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0-07-11更新 | 7922次组卷 | 85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019-06-08更新 | 10050次组卷 | 86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
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
2021-12-27更新 | 5176次组卷 | 32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2021-07-08更新 | 5847次组卷 | 53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11 社会主义的实践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十月革命至二战-【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5 . 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020-01-09更新 | 7288次组卷 | 74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毛泽东在1931年3月指出:“农村里头,小市镇里头,小城市里头,都是没有报纸看的。斗争的群众,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这一点上讲,是差不得很远的。”该论述强调了(     
A.农村工作的重要性B.群众斗争热情的重要性
C.宣传工作的重要性D.群众文化水平的重要性
2022-10-27更新 | 3298次组卷 | 17卷引用:专题七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化-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孔子整理编订的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除《乐》毁于秦火,其他五部经典传承至今,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下列关于五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推崇儒学,设五经博士
B.《诗》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
C.五经等儒学经典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贵族子弟到内地学习《诗》《书》
2022-01-12更新 | 3674次组卷 | 19卷引用:专题07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孔子)-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64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2021-10-07更新 | 5000次组卷 | 37卷引用:专题06 历史概念类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019-06-08更新 | 8043次组卷 | 65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