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出任最高教育行政机关长官,他明确反对祀孔。1928218日,蔡元培发布通令:“孔子生于周代,其人格学问,为后世所推崇,惟因尊王忠君一点,历代专制帝王,资为师表,祀以太牢,用以牢笼士子,实与现代思想自由原则,及本党主义,大相悖谬。为此,令仰该厅、校、校长,转饬所属,著将春秋祀孔旧典,一律废止。”“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升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经历了“清党”和内部斗争后,党员及军人对指导思想不明确,随着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民众心态日渐颓废。由此,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孔子被再次凸显,恢复祀孔成了此时政府情理之中的选择。1934827日,上海市党政机关举行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市长吴铁城认为:“我们要实行三民主义,必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必要尊崇孔子。今日之尊孔,乃是谋民族之复兴。”

——摘编自周慧梅《国民塑造与社会建设:1896-1949年中国社会教育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反对祭孔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从反对祀孔到恢复祀孔的原因并简析上海市纪念孔子的时代价值
2022-06-04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广东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2 . 认知·观念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材料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2022-05-30更新 | 596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1(广东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带领自己的弟子在列国游说,诸侯都不接受,最后,孔子回到家乡,经过整理和创新,形成了以“仁义”“周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首先仁义,非礼不成。”战国孟子首次将儒学思想带入到政治当中,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而荀子则主张用儒家的礼和法来规范和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

——摘编自涂少华《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礼记尚书》等

材料二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盛极一时。汉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一味地追求强权法制,是不利于国家统治的。在唐代,儒学一直保持主导地位,但不时受到冲击。宋代的一些学者,他们将佛、道两家的思辨带入儒家思想当中,对其进行改造,使得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

——摘编自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礼记正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儒家学说核心观点。分析孔子学说不被诸侯接受的主要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儒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的思想,简述唐代儒学受到的政治冲击和宋代“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的表现。
4 .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材料一   秦汉(主要是汉代)时期创建的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位一体的土地所有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和特征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儒为主,以法为辅,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骨架而统合诸家的思想文化制度;以太学为主导的官方学校教育制度等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大一统的、多民族的、趋善求治的中国古代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形成,起了文化整合的作用。从整体结构和功能而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很大程度来自秦汉时期所创建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各项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在功能上的整合。

——摘编自李宗桂《论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材料二 宋型文化是积极昂扬的入世型文化,讲究履践,注重实用,强调经世,体现出一种济世情怀。当时士人对流传多年的传统经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绝不轻易认同前人,并对传统经学家“疏不破注”的做法不以为然。最具代表的人物有欧阳修、刘敞、王安石三人。宋代学者几乎对所有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盲从古人。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岚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

——摘编自董德志《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宋代文化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6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较中世纪经院哲学思想指导下教育的垄断性和单一性,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提出只有周全地掌握知识才能使人真正认识“上帝”,认识自我。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大学开创性地把历史纳入大学课程里来,使得历史学的重要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职业性学科主要分为法学、医学和神学三类。各个大学里所设民法教授的数量相比以前都有大幅增加;医学中对解剖学的重视和医学人文主义的出现使得学科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在15世纪末以后,数学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代数和几何都成了数学学科的内容,数学在天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除此之外,绘画艺术、音乐和体育也成为大学学科的组成部分。与人文学科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里自然科学的地位相对较低。

——摘编自陈超《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教学革新及其当代意蕴》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新人文主义思潮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和实现个人的全部潜力。这要求语言学、古典学科、历史、自然科学和哲学,都在大学这种教育形式中得到体现。这种从人的全面发展考虑的大学导向将哲学院变成大学的中心。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强调哲学院应成为科学研究的发源地,成为其他学院效仿的榜样,并相应地增加哲学院的教授和讲座数量。源于哲学院的研讨班也为其他学院所采纳。在18世纪的大学研讨班里多是“向学生传授一些被认为有用的不成体系的实务知识”,在此基础上,18世纪末柏林大学的研讨班,更加强调“让学生参加教授的研究活动,是以使学生习得教授的思想、教养为目的”。

——摘编自李东升《研究型大学在德国兴起的三步曲—从哈雷到哥廷根再到柏林大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相比,18世纪后柏林大学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以来欧洲大学教育发展的意义。
2022-03-2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市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定理——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法】孟德斯鸠

通过理想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东西是主权而不是政府,主权总是在人民这一边,因为人民实际上就是公民的集合体。

——【法】卢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的意义。
7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攒、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2020-07-27更新 | 411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也有很强的消极影响。儒家的教育思想长期在封建社会教育中占主要位置,知识分子为了考取功名只会一心只读圣贤书,将自己变成儒家学派的继承者。科学技术在儒家的眼中是属于雕虫小技,到了明清,这种忽视科学技术的情况更为显著。整个的社会都沉浸在四书五经伦理纲常的氛围中,完全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儒家的思想是重视传统和继承,忌讳批判和创新。从汉代以来,统治者将所有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全部整齐划一教条化,这种单一的大一统思想严重遏止了思想的个性化,扼杀了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阻碍了中国古代学者提出创新的学术观点。

——张馨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官本位的价值层面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主体是“工”的局面。但是处于“官上层”的统治者也需要掌握技术的工为之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工”主要集中于“官府”的局面。在中国古代,凡有一技之长,且为官府所需者均须无条件地为统治者服务。 这样,就有利于古代中国技术的培养和交流,使得综合型技术得以可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而且由于古代许多科学技术被纳入国家生活之中,这就形成了初始的科技组织与管理形式。这对当时的科技进步是有益的。而“工匠”在千千万万次的科技实践中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即使对自身经验有总结,但他们无法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使之在社会中广为流传。

——艾凉琼《论官本位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本位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统筹委员会由美国提议秘密建立,因其总部设在巴黎,故简称“巴统”

参与国家1950年创始:美、英、法、意、比荷等六国;
朝战结束前:卢、挪、丹、加、西德、葡、日、希、土等9国加入;
80年代:西、澳加入;
1994年解散,其禁运列表被“瓦森纳协定”继承,延续至今。
宗旨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包括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总数约30个)。
机制按照“全体一致原则”处理贸易管制政策和调整管制清单方面的事宜。
主要机构调整委员会:对苏联及东欧国家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
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其禁单项目比对苏联及东欧国家还多500余种)。
种类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稀有物资等,上万种产品(1990年,大幅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限制)。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著《解读经济“铁幕”》

材料二 建国初,我国科技基础极为薄弱,随后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一批科研机构逐步建立。1956年,新中国首次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规划,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海外学者纷纷归国效力,记载,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达3000多人。到60年代中期,全国科研机构已经从建国之初的30多个增加到1700多个,科研人员从不足500人增加到12万人,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和国防部门组成的科技体系。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人民网《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统”成立的背景,并归纳其技术管控与禁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发展科技的努力。
2022-02-15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材料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的中国人从“自我疗伤”到“救治‘头脑疾病’”体现的“救治行动”的特点,并归纳“温药慢治”与“猛药重治”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
(4)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实现了伟大转折后,终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结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认识,谈谈你对新时期中国实现“两个100年”目标的道路的建议。
2022-02-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