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材料   彼得一世(16721725)成为沙皇时,政局混乱,教权与王权之争导致国家经济、文化及政治事业均没有起色。东正教会通过依附世俗政权,参与国家大事。同时教会拥有自己的特权,可以随意支配教会财产收入,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独立的审判权等。当彼得一世推行欧化改革时,教会中的反对势力纷纷反对。为了清除改革路上的阻力,彼得一世对俄国东正教会进行了改革:废除牧首制;利用教会加强皇权;削减教会地产;剥夺教会经济自主权;规范神职人员的活动;打击反对改革的教会势力等。彼得一世的教会改革改变了俄国教会的发展方向,使俄国东正教会转变成为沙皇政权统治下的机构。彼得一世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强制教会为国家政权服务,将教会的管理世俗化。彼得一世的教会改革对俄国专制制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编自张宇《彼得一世教会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彼得一世教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彼得一世教会改革与西欧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2022-03-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政治局势十分混乱。唐顺宗继位后,于公元805年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上,针对宦官专权掠夺人民的暴行,下令取缔官使,禁止五坊小儿为非作歹;针对藩镇军阀割据国家的现状,提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主张;在用人路线上针对朋党之争,坚持任人唯贤,坚决打击分裂势力,严惩抗拒朝廷的官员。经济上,加强盐税管理,整顿财政;规定在全国各地整顿税率,减少宫廷费用支出。军事上,起用素有威望的老将,准备在铲除恶势力的同时削平藩镇。在短短的456天内,如此迅速的革新遭到反对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806年唐顺宗驾崩,革新目标没有能够实现,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柳宗元与永贞革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顺宗改革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顺宗改革的特点并简析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1-05-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地方官制,各省总督和巡抚,有品级之差而互不统属,存在州县之上职官层次多而权限不清。1907年清政府颁布《直省官制通则》首先,明确了在地方实行省、府(直隶厅、直隶州)和厅、州、县的三级行政体制。改革州县官任命制度,改为由各省任命试署,而报部批准,实际任命权在各省。其次,它规定改变主管官员任用私人办理行政事务的制度,将幕僚、书吏由纯个人形态转变为机构形态,同时设置“佐治各官”即职能性官员。佐治各官不同于由州县官个人聘用的幕僚,属于按一定程序正式任命的国家官员。这种任用程序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对州县官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国家负责,由他们来承担州县的各种行政职能,乃是使得清代州县行政摆脱家长制、家产制而实行法治化运作的前提,可以使得州县行政组织趋于合理化。此外,还规定各省实行官员集体议事制度,督抚须定期传集司道以下官员会议紧要事件,后者作为国家官员的性质因此而突出,而其对于督抚的个人依附性质被淡化,但影响了州县官的施政自主性和主动性。清政府在改革州县官任命制度的同时,着手建立相关的学习培训制度,学习内容为各种近代性质的行政知识。

——摘编自魏光奇《晚清的州县行政改革思潮与实践》


(1)根据材料,指出晚清地方行政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地方行政改革予以简评。
2021-05-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7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短短数年,起草的主要新法有《大清新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法院编制法》《违警律》《大清监狱律草案》《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和《大清民律草案》数十种之多,同时他编译教材,创设法律学堂造就司法人才,实现了巨大的变化,但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牾而流于具文。由于清朝很快被辛亥革命的浪涛所吞没,所以制订的新法大多没有颁布施行,但却为继起的北洋政府所援用。

——摘编自王学减《法治之难:大清法治建设的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家本修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沈家本修律中得到哪些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宋的社会危机到仁宗朝已成燃眉之急。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如宋祁、包拯、富弼、欧阳修等,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范仲淹综合了各种变法主张写成了一份系统的改革方案:明默陆、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其核心是改变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的‘磨勘法”对官员进行严格的考试,按政绩好坏决定升降。另外,要求改变恩荫官员冗滥、官宦子弟与“孤寒争路”的状况;改革科举“专以词赋取进士,以墨艺取诸科”的旧办法,“取以经济之才”,使经世致用的人才补充到统治阶层中来。由中书省和枢密院负责严格选择地方官,以革新吏治。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等条,有利于保护生产的发展和赋役的均平。修武备主要是在京城及附近招募5万人戍守京都以助正兵。宋仁宗基本上接受了这些建议,庆历三年(1043年),陆续以诏令形式将革新办法颁行全国。但遭到反对派抵制后,宋仁宗也降低了推行新政的热情。可是宋代士人风骨得以振奋,更激发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风尚。严重的社会危机与“新政”的震荡余波,渐趋普遍地酝酿着新的改革大潮。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仁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仁宗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爆发前,大学军训由于训练经费不足、军训设备匮乏、训练方式果板以及军训教官综合素质偏低,导致军训流于形式。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正面战场节节失利,国民政府希塑通过学校军事教育以加强国防实力,大学军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随后。在军事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大学军事教育改革在国统区全面展开。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教育的实施力度,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构筑了大学生的心理万里长成,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特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为全民族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国民政府在推行大学军事教育中渗透着党化教育色彩、控制学生的意图非常明显,军事教育过程中刚性军事管理和威权主义的实施,与五四运动以来在教育界盛行的民主自由的教育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

——摘编自朱蓉蓉、李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学军事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改革的背景,并指出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学军事教育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材料   汉初改革法律编纂的新法典是著名功臣、丞相萧何所作。他在秦代的六章法典之上增加了三章,这九章法典都是关于刑法的,汉代的全部法规有960卷,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隋和唐代的刑法则为500条。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同时也是他所辖地区的唯一法官。对罪大恶极的案件,如“大逆不道”或“不敬”,犯了这种罪的人一定被判死刑。对一定年龄之外的老人和少年有特殊的规定,他们在监狱里受到温和待遇,不戴枷锁,处罚可以减轻;对妇女也有特殊的规定,她们被罚作的劳役不同于处罚男人的劳役。肢体(肉刑)的刑罚如刺面(墨)割鼻(劓)断一足或双足(非)等逐渐废止而代之以杖打多少不等的笞刑,甚至连笞刑也逐渐减轻。但地位高的人可以用实物来赎罪,如用马或几千竿竹子。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秦汉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初法律改革的背景。
2020-06-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材料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的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是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方面。他们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时,正式开始由国家组织进行军事改革。清王朝本着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的理念。开始对练军进行整顿。练军不同于八旗绿营和湘淮旧式军队,他们使用新式的西洋兵器和操练方法,带有野战军性质。在武器装备上,洋务派本着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的指导思想,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他们购买了大量的洋枪炮武装军队,还聘请了外籍的教官教授中国兵将先进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使用新式的武器。同时还创办了第一批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还开办了中国第一批现代化的学校,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等,他们聘请西方军事人员,担任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的任务。同时还积极组织人员去欧美学习轮船的制造和驾驶的技术,水师兵法和陆军战术。1875年开始成立北洋、南洋和东洋三支舰队。1884年海军衙门成立,到1888年初步成立了五支海军。清政府还斥巨资修建了威海、旅顺、马尾等海防基地,至1890年培养了1300多名水兵、军官、专业技术人员,如邓世昌、严复、刘步蟾等。

——摘编自《晚期奥斯曼帝国与晚清帝国的西化改革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时期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军事改革的影响。
2020-04-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5年6月,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廷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
A.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B.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
C.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D.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
2020-02-13更新 | 955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天立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战国法家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其中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了以“术”为主的改革。他认为,国君治国的主要方法就是“明察法令”;他整顿官吏队伍,“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他还整肃军兵,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他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摘编自《变法图强的申不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不害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申不害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