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67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按周朝制度,井田制下“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战国时期,东方很多国家仍保留这一分田标准,而商鞅变法则“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这表明当时
A.税制变革尚未普及B.秦国改革更加彻底
C.中原经济比较发达D.统一趋势业已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4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课程内容上取消了经学科,要求必须体现共和精神,同时增加自然科学课,加强生产技能教育。

——摘编自张惠芬《中国教育简史》

材料二   1958年党中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90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落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摘编自石连海《斯中国教育方针价值取向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的变化趋势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1-01-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2020-04-30更新 | 1733次组卷 | 53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魏时期,孝文帝深叹“移风易俗,实为甚难",南迁洛阳后,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而在南方,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北方汉族之文化传统,“蛮气”则显得不足。南北民族交融的差异缘于
A.区域地理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
C.汉文化影响力D.政府推行力度
2020-11-03更新 | 589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439年,北魏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的统一。其统一
①为北魏全面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创造了条件   ②顺应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
③为黄河流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④彻底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12-1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关于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改革是加强民族融合的唯一方式
C.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D.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高潮的到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