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改革不可避免会遇到各样的问题,但改革仍不失为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摘自历史风云网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材料二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宋史/卷 三百二十七》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夺利益的措施?
材料三 《宋史‘司马光传》中有这么一段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在1068年底前后的争论: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来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与司马光论战的观点。
材料四 以下是一组关于王安石变法成效的不同说法
说法l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问栈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王安石《后元丰行》
说法2 (南宋)朱熹尝论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之极矣。”
——《宋 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4)以上两种说法在评价王安石变法上都存在一个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王安石的正确认识。据此你认为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的态度?
2016-11-18更新 | 4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厦门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卷

2 .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关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人说)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地与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在很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的分界线,即有时不严格地称之为“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很多同时代的人,普遍坚持认为解放农奴是迟早的事,是一定要发生的。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材料三十九世纪后期,俄国一批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他们自称人民的“精粹”,形成俄国的民粹派,其中的一部分人在七八十年代对亚历山大二世展开不断的追杀。1881年,这位“解放者”被炸弹炸死。

——摘自人民版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明”的内涵。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2)请你评论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解放者’遭到暗杀”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励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4)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7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厦门六中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