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孝文帝此举
①彻底消除了民族矛盾   ②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③实现了北方与南方的统一   ④促进了北魏经济与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954年周世宗即位,当时除契丹等北方边疆地区外,全国已呈现出以后周、后蜀和南唐为主的鼎立局面,统一趋势在不断加强,周世宗勤于政事,他接连下诏恳切地要求臣僚们谏言,同时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宫中也摒绝珠宝珍玩。周世宗还大规模整治河道、兴修水利,并告诫群臣要“厚农桑,薄伎巧,优力田之夫,禁末游之辈”,为改变“赋租不等”周世宗推行“均定天下赋役”,显德五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仅开封府就查出隐匿土地四万二千多顷。周世宗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的原则,“诏募天下壮以充禁军;大简骑、步诸军,羸弱者裁去。于是出现“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向皆捷”的局面。由于英年早逝,世宗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

——摘编自徐明德《论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历史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改革的积极影响。
2018-10-03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括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③社会动荡不安
④拓跋部经济文化发展落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4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①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逐渐摆脱半殖民地状态,并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
6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史料研习

(秦)孝公既用卫(商)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记己。卫鞅曰:“疑行列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②愚者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③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敬可以强国,不法其故;敬可以利民,不循其礼。”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最能反映商鞅变法理论基础的是        (填入序号)
(3)从材料三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4)材料一、二的商鞅变法与材料三所指时代的改革有何共同点?
2019-12-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秦商鞅变法规定,没有军功爵的人不能当官,有爵才有官;到西汉初年,除保留“非列侯不得任宰相”外,其他都是只提官而不提爵;到西汉中期,不是列侯也可以任宰相。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  )
A.贵族爵制已被废除B.选官权集中于中央
C.官僚政治渐趋成熟D.官员任用不看出身
2019-12-06更新 | 225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勋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2019-01-30更新 | 111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管仲改革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A.经济实力增强
B.军事力量增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2019-04-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