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在评价孝文帝时认为他“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 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虽然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实行“汉化”,而代价是本民族的消融;而 他的“欲传之子孙”,使北魏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由此可知,该学者
A.反对民族融合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B.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
C.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批判了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488年,北魏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这一规定体现了
A.延缓了社会矛盾的爆发B.消除了民族交融的障碍
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D.恢复了儒家的合法地位
2021-09-10更新 | 884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的耕战政策和法制思想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为了富国强兵,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种政策,到了秦始皇时代,更是变本加厉,他竟把商人与逃犯一样看待。为了推行法制,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他认为《诗》《书》等都是一些“巧言虚道”,能使人怠于农战。这种政策发展到秦始皇时,更是“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为了推动新法的实施,商鞅提出“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的观点。为此,他极力鼓吹君主独裁,以便树立绝对权威。这种思想发展到秦始皇时,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摘编自洪家义《论商鞅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存在严重偏差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2021-05-2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省名时间每两田赋银摊丁银摊征方式备考
广东康熙五十五年1.069(钱)各州县计摊“丁随地起”,“见于明文者,自广东始”
直隶雍正二年2.07(钱)通省计摊“雍正六年,又以长芦灶丁摊入亩”
福建0.5273.12(钱)各州县计摊屯田摊入丁银,每田银一两摊入0.0831.448
陕西1.53通省计摊《清史稿》
甘肃河东1.53
河西0.106
通省计摊《清史稿》:“河东粮轻丁多,河西粮多丁少”,故“河东丁随粮办,河西粮照丁摊”

——摘编自《清史稿》《清世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番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番改革的影响。
2021-04-19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审批已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许多领域,对于保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种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上海市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开展了7次集中清理,共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964项。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改革推进速度慢、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倾斜力度还不够等。

——摘编自王琳琳《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6 . 管仲对齐桓公提出“九惠之教”,其中一项要求是对遭遇灾荒之年的农民进行“赈困”《秦律》中规定“盗徙封”者(私自移动田界的人),要被施以“赎耐”(耐:剃去鬓发的刑罚)。这从本质上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     
A.国家与小农具有共生关系B.国家实现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C.各国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农民对国家权力缺乏依赖性
2021-04-06更新 | 382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商鞅变法运动开始之后,由于其行动与理论的独特性,引起了学者与政治家的强烈关注。其后随着社会实践与文明程度的发展,学界更是把它作为法家治世的一种典型符号象征,进行了深入而又持续的研究。

从变法开始直至今日,对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从价值维度上可粗略地划分为四类不同的认知:第一类,传统法家学派“富强王治”的评判,积极肯定商鞅变法理论与实践,《商君书》《韩非子》等基本可以划归为这一类;第二类,传统儒家、道家、杂家等“背道刻暴派”的评判,即以道德为依据对商鞅变法持强烈批判态度,如荀子称商鞅为“盗兵”,孟子批评商鞅“强战”,等等;第三类,近代史学“富国强邦的军国法术派”的评判,如钱穆《国史大纲》、张荫麟《中国史纲》等;第四类,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阶级服务派”的评判,主张商鞅变法顺应了经济变革的要求,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其中以郭沫若先生为代表。

——摘编自王云鹤《商鞅变法若干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任选一类关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2021-03-12更新 | 868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1071年,宋神宗在讨论是否变法时提出,变法虽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处。大臣文彦博却回答他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文彦博的回答意在强调
A.统治者与被统治阶级矛盾不可调和B.士大夫应为改革时弊效力
C.变法应以摒弃民本传统为政治前提D.士大夫是统治的基础力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共和国盐业大事记(部分)

20世纪50年代1950年财政部成立了具有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双重职能的盐务总局和中国盐业公司及各地区的分公司和直属机构,负责全国盐的生产和运销的计划管理。1952年盐务总局划归轻工业部,1954年中国盐业公司并入盐务总局,合并后的盐务总局承担全国盐的产销和税收任务,其控制的盐销售量占全国的90%
20世纪80年代1987年,国家经贸委成立中国盐业总公司,实行与盐务总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建制。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撤销盐务总局,成立中国盐业协会。
20世纪90年代19956月,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产销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对食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21世纪初20031月,国家经贸委将盐改列为当年经济运行8项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取消食盐专营,实行食盐市场化。20165月国务院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摘编自赵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企业创新转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盐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盐业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