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武宗时期,朝政极度混乱,引起了明代社会严重危机,世宗嘉靖皇帝即位后,重用张璁对社会时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张璁把百官的次序排列为内阁→九卿→鉴司→守令,并明确了各自的权责;张璁深感科举之弊,要求考试文风“务要平实尔雅”,派遣京官主考各地乡试;倡行“三途并用”,强调用官不只是进士还有举人和贡生也要提拔使用,推行“内官外放”把京官调到地方锻炼。为了整治宦官、外戚鱼肉百姓,在全国清查贪污舞弊,至嘉靖九年,已查勘京畿勋戚庄田计5.7万余顷,其中2.6万余顷返还给业主,至嘉靖十年,浙江、两广、山西、四川等处的镇守太监因“贪纵害事”皆被裁革。与此同时,他还对赋役制度进行了改革,把田赋和徭役合起来,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张璁改革以最大限度扫除了百余年来的明代积弊,激发了明统治阶层的活力,遏制并扭转了国势日衰的趋势,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是对张璁变法的延续和深化。

——摘编自田澍《嘉靖革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张璁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璁变法的影响。
2022-10-19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福建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国家更为持久和稳定的标志和符号……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指出,1955年要发动全国讨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全国印行,各地的群众讨论陆续展开,并对草案高度拥护。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繁体字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是严重的妨碍。方案强调国家对汉字简化的支持态度。改革文字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根据21世纪初的国家调查数据显示,89.58%的人选择阅读相同内容的简体字印刷品,95.25%的人平时主要写简体字。下表内容为近现代以来新词汇事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发、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科學、總统共和、格致学、科学、总统
其他西學、洋錢、孔子學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摘编自陈先松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体现的人民立场》等

材料二   英国的殖民地开办了许多免费的教授英语的学校,对拔尖学生发放奖学金。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场。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150年中,约一半的科学技术文献是用英文写作的。在国际海事救助和航空管制方面,各国按英美国家的安全和技术标准统一使用英语。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和美国已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国。

——摘编自《英国近近现代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在不同时期重视语言文字的原因和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两国文字变革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语言文字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2-09-1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重大决策。2000年,中央决定在安徽以省为单位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税费改革在全国推开。2004年“一号文件”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黑龙江、吉林两省随后进入试点,实行“两减免、三补贴”政策。“两减免”是指免除农业税、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三补贴”即: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由此转向逐步降低直至最终取消农业税。2005年,全国28个省份免征农业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延续两千多年的农民缴纳农业税的历史到此结束。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11年,17岁的古斯塔夫二世承继了瑞典王位。1614年,他率军进攻俄国,占领芬兰湾沿岸地区,切断俄国波罗的海出海口。战后,他以年轻人少有的决心和意志,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压缩部队编制,把步兵团从20003060人减至13001400人;改进武器装备,部队装备先进的轻型铁炮和火枪,并建立团属炮兵;改组每一个兵种,并实行新的战术;改行新的军需供给制……他的军事改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创立了一个近代战争的新纪元。改革成果很快在战争中得到检查。1619年,他从丹麦收回埃尔夫斯堡。1621年—1629年的对波兰进行战争,瑞典夺取利夫兰省和普鲁士大部分港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斯塔夫二世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斯塔夫二世改革。
2022-08-3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4年,中央文件明确规定:“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劳务。”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就业制度开始松动。这一规定(     
A.深化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结束了城乡二元体制
C.利于增强社会生机和活力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唐太宗还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故(唐朝)公主再嫁者达二+……太宗女六。对此,朱熹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据统计,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全国户数接近380万户。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从贞观八年(634年)、九年(635年)的斗米四五钱,跌至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斗米两钱。

——摘编自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掌握中枢大权之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万历元年,他提出“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察。考察的方法,是逐级考核。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及六部稽查巡抚、巡按,抚、按考察地方官员。此外,建立了随事考成的制度,要求各衙门将逐日的章奏登记,立文册两本,一送六科,一送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每年每月针对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张居正竭力整饬边防,派戚继光在蓟镇整顿防务,修筑边墙,派名将李成梁防守辽东。裁减冗官冗费,甚至要求皇室节省开支,积极清理历年拖欠的税赋。重新清丈全国土地。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十一年,清丈基本结束。清丈后的田地总量,比弘治时期的田地总量多了300万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一条鞭法的实质,是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它使原先繁多的杂税归于一条,又将原先按丁征收的役改由丁、田分担。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死。此时,户部太仓储银超过600万两,京师储粮达700万石,是隆庆年间的三倍。“海内肃清”,边疆稳定。万历十二年,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多被中止。

——摘编自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一种重要的军需物资和生产资料,牛革(皮)被广泛运用于军器制造、手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视。五代时期,对牛革的需求更为急切,各政权对牛革采取的基本措施都是“悉令输官”“革尽纳官”,对普通百姓违犯牛革禁令者采取严厉处罚措施。952年,后周政府规定只征收以前牛革总额的三分之一,且根据民户拥有田亩的多寡进行摊派,且没有明确规定送纳的时间。此外,还允许民间合理合法的使用和贸易。宋初基本上沿袭了后周的政策,同时又规定牛革可以折变缴纳,也通过“纳价钱”代替缴纳实物。同时,政府将民户手中剩余的牛革购买入官。

——摘编自游彪、周云《论五代及宋初的牛革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后周和宋初牛革政策与此前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周和宋初牛革政策改革的影响。
2022-07-22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禄胥吏”是“熙宁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仓法关联配套,在加俸养廉的同时,对贪渎的行为进行打击控制。在神宗朝之前,胥吏中多数毫无俸禄可言。王安石指出,在旧的财政体系中,大量管理成本和注意力被用于“生事以取赂养吏人”,这样不但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无益全局,却方便胥吏从中牟利的事务,使信息壅蔽、事项丛脞,反而妨碍机务。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近则太详,远则太略”的弊端,因为远事无利可图,而近事却方便套取贿赂。决定对仓库管理及诸司吏员公人增加薪俸,而约之以严刑峻法:“乞取有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千仓界人如因仓事取受粮纲及请人钱物,并诸司公人取受应千仓界并粮纲钱物总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过致并与者,减首罪二等。若许赃未受,其取与过致人,各减本罪一等。已上人,仍亦许陈首免罪、给赏。”

——摘编自雷博俞菁慧《北宋熙丰时期养育与约束并重的吏治体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意义。
2022-07-12更新 | 75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材料一   战国商鞅方升及铭文


左壁刻:“(秦孝公)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摘自上海博物馆的相关介绍

材料二   关于商鞅变法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死,……秦法未败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梁启超《变法通议》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   关于改革开放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途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秦始皇在商鞅方升上再次篆刻铭文说明了什么?
(2)根据所学,请你列举4例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说明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4)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