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 汉代河套地区濒临边境,与匈奴的冲突不断,汉政府派遣大量兵力驻守,因而需要数额巨大的粮草以维持军队生存和保障军事行动。为了维持河套地区守卫边境所需的军粮,汉文帝采取从内郡以入粟拜爵(即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粮就可以获得朝廷认可的爵位)的方式筹措粮食并运输到边郡,在爵位控制严格的西汉,实行入粟拜爵政策无疑是反常的。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河套地区开始实行屯田,主要集中在河套外围的北侧和西侧,利用黄河沿线充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生产的粮谷可以就地为边境驻军解决粮食问题。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影响。
2023-10-1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史籍记载,公元 495年,一位皇帝在与大臣对话时指出:“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此事发生于以下示意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023-03-25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据材料概括当时浙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借鉴的浙东施治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2022-11-27更新 | 2145次组卷 | 1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北京专用)
4 . 在时代巨变的潮流中,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际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嵩焘是1875年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驻英公使。他把从上海到伦敦途中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并抄寄一份给总理衙门。书中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西方。这份2万余字的日记在刻版刊行后,遭到士大夫的攻击谩骂,有人参劾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有人更指责他是有“三大罪”的汉奸,这“三大罪”是“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慈禧太后发布谕旨严厉申斥郭嵩焘,下令毁弃《使西纪程》刻版,并禁止流传。

——摘编自孟泽《洋务先知——郭嵩焘》

材料二   1871年出任日本驻美国第一任大使的森有礼,在办理交涉事宣之外,访查美国“立国兴学”的途径,向美国各部长、国会议员和大学校长发出照会,列出若干问题,请他们回答,然后将复件译为日文书籍,题目为《文学兴国策》。该书被送交日本政府,引起重视,在认真研究后付诸实施。

——摘编自刘克敌《教育的使命与文学的使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使西纪程》被禁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文学兴国策》引发重视的原因。
2022-05-30更新 | 31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庙

材料一   孔子卒后,《左传》等典籍记载,弟子将其故宅三间改作庙堂,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属“因宅立庙”的家庙。《史记》记载,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焉”,开创皇帝到孔庙祭祀先河。汉武帝时,京城太学和地方郡县学开始祭孔,但此时学校中未设孔庙。东汉桓帝时,在孔庙设管理官吏,孔庙开始向“国庙”演变。

材料二   东晋时复兴儒学,南朝《宋书》载:东晋孝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造庙(孔庙)屋(太学)一百五十五间”。首次在太学里建置孔庙,将“庙”字置于“屋”前,以显其要。其空间布局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的思想,建置为“左学右庙”,“庙学合一”的格局已经出现。目前南京的夫子庙即在东晋学宫旧址历经改建而成。

材料三   魏晋以后,在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汉代与东晋三个时期孔庙的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祭孔和修建孔庙。
6 . 日本曾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挑选中国文化中适合自己的某些内容。后来,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下列与此材料观点相符的是日本
①推行“大化改新”   ②建立幕府统治   ③形成武士集团   ④进行“明治维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5-15更新 | 853次组卷 | 1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评价张居正(1525一1582)

材料一

评价者评价
王世贞(1526-1590),明万历时曾官至巡抚,因政见不同被张居正罢归故里能以法劫持天下,器满而骄。……没身之后,名秽家灭(被抄家)。善乎夫子之言:虽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吝啬小气),其.余无足观也。(《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
万斯同(1638-1702),出身于明朝累世勋臣之家,精通经史。清初,他不仕清朝,参与修明史“以报故国”挟宫闺(太后、宦官)之势,以骄蹇无礼于其.主(年幼的万历皇帝),其谁能堪之!人臣之道,以敬为上,大节一失,余无足观。(《明史·张居正传》)
樊树志(1937-),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以全球视角研究历史,著有《晚明大变局》等他所进行的改革,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由.于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全力支持,成效卓著,一举扭转了持续走下坡路的颓靡政局,而彪炳于史册。(《张居正与万历皇帝》)

材料二(张居正改革十年)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同寺(官署名)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摘自(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一,归纳对张居正的评价并进行简要说明。指出导致评价者观点不同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肯定了张居正的哪些政绩?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政治人物应该注意什么?
8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12-27更新 | 3199次组卷 | 2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北京专用)

10 . 材料  北魏平城时代,孝文帝改革州郡体制,河南地区由州镇复合型政区转变为州郡型政区,进而形成以黄河为轴心、诸州并立的政治地理格局。然而,突发性的迁洛事件,成为改变河南政治地理格局的开端。司州政区规划要晚于司州的设置,故而迟至太和十八年(494年)二月,以司州为中心重构河南州郡结构的变革才真正开启。在“罢州立郡”模式下,怀、泰等州并入司州,太和中形成的河南诸州政区格局至此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司州都督区、豫州都督区格局。翌年,二都督区格局随着豫州刺史元干的离任而崩析,豫州“省州置郡”并入司州,司州建置进程进入第三阶段。至此,由迁洛引发的司州建置进程完成,河南诸州政区变局亦随之终结。司州政区的成立及其展开,建立在孝文帝州郡改革而形成的河南诸州政区格局之上,其对后者颠覆性的重构.在北魏地方行政史中具有深刻的政治地理意义。

——摘编自王兴振、胡哲《北魏河南政治地理格局的崩溃与重建——以迁洛时的司州建置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河南州郡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河南州郡体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