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十月,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把生员分为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经过考核升内舍,内舍再升上舍,上舍上等生可以直接做官,次一等的可以直接参加殿试做官。这一改革(  )
A.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选拔B.扩大了书院办学的规模
C.打击了贵族官僚的特权D.严格了社会等级的划分
3 . 春秋时期,晏婴提出“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战国时期,商鞅主张“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两者的共同点是
A.宣扬变法革新B.主张以民为本
C.维护邦国利益D.规范统治秩序
4 . 下图左侧描绘的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中之“舜”的形象(垂裙帽、窄袖为胡服特点),右侧为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画像中“舜”的形象(宽袍大袖为汉服特点)。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传说人物的形象具有地域差异B.鲜卑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活
C.民间绘画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D.北魏孝文帝改革提倡改易服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