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做,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北宋)刘挚忠肃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忠肃集》是北宋人撰写,作者的评价权威公正
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其评价全面客观
D.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具有主观色彩并打上时代烙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宋人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其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在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2016-12-12更新 | 4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     
A.重农抑商B.废除特权C.奖励耕战D.厉行法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019-12-06更新 | 767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
A.否定教会权威
B.证明君权神授
C.没收教会财产
D.建立民族国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微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妥之三代先王一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 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于臭。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 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 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递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 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帝贵抗违,耆老力诤,群 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廷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 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汉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 变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 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材料五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 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断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 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三,指出材料二中的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 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020-05-03更新 | 262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经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史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其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分为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

——摘编自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癸卯学制”颁行的作用。
10 . 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