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使皇帝时代最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破坏”;该学者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     
A.任用人才措施不当B.完善了行政体制
C.强化了专制政治D.蕴含民主的因素
2 .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2022-10-07更新 | 3844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3 . “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没有达到改革者所希望的效果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D.具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面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A.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B.不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导火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有1万公里。……俄国出口的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它已经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导致当时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的阻碍B.工业基础薄弱
C.沙皇闭关锁国D.未进行工业革命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是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根据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用中国近代史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兴文教,抑武事”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北宋取消了应举者的门第限制,使平民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大为增加,并吸取了唐代不第进士黄巢反叛唐政府的历史教训,于是在科举考试中录取特奏名的情况越来越多,到真宗朝中后期,逐渐形成制度...据有关学者的初步统计,两宋科举共录取了十一万人左右的合格者,其中正奏,名进士和诸科约为六万人,特奏名进士和诸科约为五万人,特奏名占了全部登第人数的约百分之四十五。

“熙宁变法”后,特奏名殿试亦与正委名进士一样,改试策一道,策题也较正奏名容易得多。神宗元丰年间(1078- -1085),一次特奏名殿试,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儒,在试卷里只写了“臣考矣,不能为文也,伏愿座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几个字,就获得“特给初品官,食体终身”的优待,说明特奏名考试基本上徒具形式而巴。特奏名录取的人数虽很多,但对他们的投官却很低,部分特奏名甚至只有虚衔,不予实职。

——据裴淑姬《论宋代的特奏名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奏名制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特奏名制度对宋代政治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梭伦的“这一法令”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这一法令”是指
A.建立陪审法庭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C.废除债务奴隶制D.实施津贴发放制
9 .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并统一了全国,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
10 . 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两次变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     
A.触动了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B.新法用人不当并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去世,失去支持D.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政令
2022-03-05更新 | 45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