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莽建立“新朝”(8—23年)后,为了缓和西汉末年以来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王莽新政、“托古改制(仿照《周礼》改革)”。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恢复“井田制”。实行五均制,在长安、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其职责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管理市场物价。由政府办理贷款,如果百姓办理祭祀、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者,可以向政府借货,实行无息或低息政策。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发行20多种货币,价值比例十分不合理,货币贬值严重。由于王莽改制竭力复古,不切实际,所用非人,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加之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导致改制的最终失败。

——据百度百科改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改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020-05-03更新 | 262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4 . 据史料记载,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许多鲜卑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该材料不能体现的观点是
A.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B.当时洛阳商业繁荣
C.鲜卑贵族学习汉人经商D.迁都洛阳促进商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第二次议会改革运动中,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始终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1865年议会中各支力量之间长期维持的微妙平衡被彻底打破,议会改革的闸门再次轰然开启。1867年英国政府正式向下院提出了政府的议会改革法案:在城镇选邑中,已届成年,未被褫夺法律行为的成年男子,只要在该城镇选区内任何住宅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并按规定缴纳摊派到所居房屋上的一切救济金者,都可以获得选举权;以寓客身份在城镇选邑中单独租房居住一年以上,其所租房屋,不包括租用的家具在内,其净年值在10镑或l0镑以上者,也可以获得选举权。在郡选区,占有净年值在5镑以上的土地或产业者,或其所占有的土地或产业,租期在60年以上,也可以获得选举权;以业主或租佃者资格,占有或租有纳税价值在12镑以上的土地或产业连续一年以上,并缴纳所摊派到的一切救济金者,也可以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宋晓东《英国工人阶级和第二次议会改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贫农向贵族借贷时,贵族即在债务人的田地里树立一块石碑,上面载明借款数额,偿还日期,若到期农民无力偿还,其土地即转入贵族手中。……恩格斯曾说:“农民只要被允许作佃户租种土地,能得自己劳动生产品的六分之一以维持生活,把其余六分之五以地租的形式交纳新主人,那他就谢天谢地了。”若是债务的价值超过抵偿的土地,或者债务没有抵押的保证,债务人便须把自己的子女卖到海外去做奴隶,或债务人本身沦为奴隶。

——李天佑《古代希腊史》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那些因债务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段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越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普鲁塔克谈到梭伦改革的结果时说:“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重分土地,也没有像来库古那样,使一切人在生活方式上都平等和一样。”亚里士多德也说:“很多贵族因为他取消债务而和他不睦,……因为人民期待他制定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者恢复以前的制度,或者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

——李天佑《古代希腊史》


(1)材料一说明了雅典社会存在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什么问题?
(2)材料二表明梭伦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3)出现材料三这种结果与梭伦改革的哪一原则有关?平民为什么对梭伦不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