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进步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下列史实符合该观点的是(  )
A.商鞅变法B.光武中兴C.孝文帝改革D.五胡乱华
2 . “他们不再像牲畜那样可以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与了”,俄国农民获得这些“人”的权利是在
A.明治维新时期B.十月革命期间
C.南北战争时期D.农奴制改革期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美国利用拉美国家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道路战略的时机,以提供货款为交换条件,为其提供改革“处方”,从而给拉美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以墨西哥为例,墨西哥政府依靠私有化扩大财政收入,大量引进外资,带动了投资和消费的扩张。到1994年,除墨西哥国家铁路总局和墨西哥银行等11家企业继续由国家控制外,其余都已拍卖。墨西哥被树为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典范,1991年和1992年分别呈现10.6%和9.6%的超高经济增长。但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新自由主义改革导致墨西哥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并不是因为它“忽视”了平等和公正问题,而是根本就把平等、公正排除在改革目标之外。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的不断深入,拉美国家对政府职能的调整是以建立“小政府、大市场”为目标的全面改革。1995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出现28个百分点的负增长,2001年后经济衰退达到创纪录的-11%,全国年均失业率高达18.3%,外债激增至近1500亿美元。改革后的拉美国家普遍陷入“拉美陷阱”。

——摘编自董伟《俄罗斯转轨和拉美国家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借鉴》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拉美国家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美国家改革失败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所带来的痛彻的亡国危机,促成了科举的废除。没有这场战争,则清廷之统治合法性不会发生严重危机,则不会如此“痛快”地屈服于袁世凯等人“逼宫”式的奏请:袁世凯等人也不敢在奏折里将废除科举与“开启民智”相提并论。清廷面临这样一个困境:不改革则不能救国,不能救国则清廷亦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据统计,1905年中国新学堂已达到8277所,学生为258873名。新式学堂、新式学生和由此而产生的新式学制,即使废除科举制的时代要求显得更加迫切,又为社会准备了科举废除后所需的替代物。同时,清政府里原先坚持八股取士的顽固大臣或被处死,或被贬职,而力主废除科举制度的袁世凯等人却地位上升,从而为这一时期的废科举运动提供了可靠的权力保证。

——郑大华:《文化与社会的进程影响人类社会的81次文化活动》

材料二 1905年的那一纸诏令可视为投入水面的一颗石子,它的震撼如同水波,在辛亥以后的数年乃至数十年间层层荡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到民初中国的军阀混战、威权真空,思想与意识形态的混乱,尊孔复古的潮流与“文教息灭,天下无一通品”的浩叹;一面是学堂学生、留学新贵在政治与学术舞台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面是最广义的科举遗民在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中用心深苦的退避或抵抗;既有身历其间的反思,也有历史前行中人们对于遗落传统的回归。

——杨国强:《近代中国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清政府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
2021-01-2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安石变法既有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但也引起了司马光等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列最令官僚集团等守旧势力不满的措施是
A.改革科举制度B.按土地多少征税
C.实行“将兵法”D.向农民提供贷款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王莽改制留下一个烂推子,加之连年的内战,国家变得凋敝不堪。刘秀以他非凡的胆识才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实行“简政”是其重要政策之一,所谓“简政”,就是废除王莽的繁苛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为此,屡次发布大放令,平反冤狱,释放犯人。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简政的另一方面是裁减机构与官员,载减了十分之一的郡国、四分之一的县级区划、十分之九的官员,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社会负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秀“简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秀“简政”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有人提出“政社合一”利少弊多,需要改变,此后党内对“政社合一”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的否定意见日益强烈。1979年8月以后,在部分地区设立改革试点。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设立乡、镇一级人民政府。198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把实行政社分设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步骤提出。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专门发出通知求各地农村政社分设的工作,争取在1984年底以前大体完成。到1983年底,全国已有1188个县的14636个公社实行了政社分设,占原公社总数的27%。1985年6月,全国各地全部完成了政社分设的工作。建乡前全国共有5.6万多个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后,建立了9.2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

——摘编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清王朝军队节节败退,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创建一支新式军队迫在眉睫。甲午战后,行伍出身的袁世凯,了解旧军队的弊端与陋习,一手创建北洋新军。新军以“两镇为一军,每镇步队二协,每协二标”等,为日后军、师、旅的建制打下了基础。新军实行逐渐递退方式,采取“军分三等”的兵役制度。入伍士兵要从年纪、身体、品行等多方面进行挑选。军官的任用实行“遏有官弁出缺,仍先尽学堂毕业之员选充”。新军注重了政纪、技术和战术训练的整体性。袁世凯还请编七句《劝兵歌》:“一要用心学操练,二要打仗真奋勇,……如果全然不经意,轻打重杀不容情”。北洋新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军阀武装。

——据多俊岗《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军制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规定条目分明,内容琐碎,如“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提倡“冷水洗浴”、节约运动、升降旗礼、清除垃圾和污水、灭蝇竞赛、禁毒等。“礼义廉耻”是其理论基础,着力服务当前工作一直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标。1939年2月,蒋介石在演说中重新诠释“礼义廉耻”,如“义”应该由原来“正正当当的行为”发展成为“慷慷慨慨的牺牲”。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材料二 如果用蒋介石集团当初定下的新生活运动的目标和准则来衡量,三年多的新三年多的新生活运动既没有能够使“五四”以来日趋没落的儒家文化得以复兴,也没能实现所谓国民食衣住行方面的生活革命……甚至连最基本的整齐清洁也无法普遍做到,当然更谈不上“挽救危亡,复兴民族”。事实上,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新生活运动已基本走向衰落,归于失败。
——摘编自关志钢/赵哲《抗战爆发前新生活运动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l)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生活运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生活运动失败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制思想界”。这主要指的是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019-01-30更新 | 375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期调研考试历史卷(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