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北宋“积贫”的现象。上述材料描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项措施(       
A.青苗法B.募役法C.将兵法D.保甲法
2 . 商鞅变法时,秦国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这一措施(       
A.说明宗法分封制开始崩溃B.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
C.得到东方各诸侯国的赞赏D.表明秦国建立起君主专制
2023-02-23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淮南子·要略》记载:“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由此可知,该书认为秦国(       
A.具备法家变革的土壤B.社会道德水平低下
C.落后的民风催生变法D.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4 . 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以下户籍管理的组织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     
A.激化了阶级矛盾B.加强了地方统治
C.瓦解了宗法制度D.扩大了统治区域
2022-07-20更新 | 2578次组卷 | 3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二是过失相规:三是礼俗相交;四是患难相恤。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来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炕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前途"必从复兴农村入手。他将邹平实验县整个行政系统实行教育机关化,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县以下设乡学,……乡学就是“政教合一”的机构,目的是培养农民的新政治习惯—农民对团体生活及公共事务的注意力与活动力。……推广农业改良技术,组织成立了棉花运销、机织、林业、蚕业等生产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并成立了农村金融流通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邹平卫生院等,面对面地为民众服务。经过努力,当地农村的社会秩序、经济、教育、社会风俗状况有了一定好转。

——摘编自李满星《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乡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漱溟乡村实验活动?
6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广汉语与汉字,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予以确定,把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进行使用推广,禁止鲜卑语的使用。该做法
A.瓦解了士族阶层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民族交融D.激化了阶级矛盾
2022-01-21更新 | 392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7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由此看出商鞅的思想主张是
A.是古非今B.变法革新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
A.加强了农民的租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021-12-11更新 | 542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国与三晋壤地相接,接触多。三晋之人在秦国出仕者不在少数,如张仪、范雎等。三晋学风多尚功利实务,与秦俗易于相得。如秦在政治制度上受三晋影响,其.国家组织设置大致仿照魏国。故秦受三晋文化影响甚于宗周文化。

材料二   变法前,商鞅与甘龙、杜挚的辩论,不仅是统治阶级中的派别之争,也是以三晋为代表的西土文化与以齐鲁为代表的东土文化之间的冲突。从中可见秦人选择文明的路径。秦孝公最终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可见时势已不允许把以彻底改进社会、人生为目的的齐鲁之学作为治国之指导思想,而将目光仅限于一国,仅以谋国家富强为基准的三晋之学将被历史选择。商鞅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为田开阡陌封疆”“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平斗桶权衡丈尺”。商鞅变法将社会引向一个统治残酷、愚昧单调、军事色彩浓厚的专制社会结构中。秦文化中固有的弱点使商鞅变法只能于短期内取得国富民强的效果,但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志飞《商鞅变法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受三晋文化影响较大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列举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10 . 王安石《周公论》载:“立善法于天下者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者则一国兴。"据此王安石变法中“善法”的出发点是
A.推动社会转型B.加强中央集权
C.整顿官僚机构D.实现富国强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