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4年,培里叩关以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西方殖民者对日本的殖民掠夺合法化。尽管殖民者标榜亲善、友好。但实际上却是列强们以赤裸裸的武力手段迫使日本成为其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原料的市场。欧美殖民大国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在日本开放的通商口岸建立自己的机构,拒绝日本当局的管辖,形成了“国中之国”。殖民者修筑兵营,设立海军基地,并利用其干涉日本内政,严重威胁了日本的安全。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当俄国和日本两国领导人全力以赴地推进农奴制度改革和明治维新运动时,它们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长久的帝国传统以及沙皇、天皇的神圣性,使沙皇和天皇很自然地继续成为改革时期全国人民效忠的核心。也正因为如此,俄国和日本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改革派无不利用王权作为自己推行改革措施的旗帜。尤其是俄国,沙皇本人直接参与并领导了1861 年改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永胜、姚雅锐《试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似的历史前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日本的特点,并分析列强侵略对当时日本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和日本改革呈现相似性的共同因素。
2 .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0-11-26更新 | 587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这表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南下征伐,练兵强军B.推进汉化政策,改牧为耕
C.控制黄河流域,巩固统治D.便于学习汉族,文化改造
2020-07-31更新 | 10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这表明他意图解决
A.边境危机B.财政危机C.政治危机D.军事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依照中原已有官制传统,将官员按一定标准分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种,从品为北魏之首创。按品级定俸禄。在汉化改革之前,北魏官吏无论政绩好坏任期均为六年,这无疑致使官吏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而且不予发放俸禄,客观上造成官吏贪污赋税、压榨民脂民膏。这种不健全的政治体制不但效率低下,使政令难以推行,而且加剧了官民矛盾,威胁统治。为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中央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与考核,对于官吏的贪污腐败等行为更是严厉打击。

——胡明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就与问题剖析》

材料二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时推行的)“考成法”的核心是“立限考事”和“以事责人”,即明确各类公务的时限,落实每项公务的责任人。比如针对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他要求全体官员将所办公务一律登记造册,制作出三本公务簿,一本留在部院作为底本,另外两本分别送六科、内阁备案待查。公务簿所列大小事务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最终完成期限,然后根据实际完成情形逐一注销。每月进行一次考成,每半年汇报一次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考核,朝廷再依据考成的结果来确定官员的升迁或降黜、褒奖或处罚。

“考成法”在官员内部确立了层层督察的制度,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官员均被纳入到了绩效考核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明王朝的行政效率和官员的办事能力。成书于万历年间的《玉堂丛语》,曾对比了明初和万历年间朝廷罢黜官员的人数,言洪武、永乐年间因考核不称职而被罢黜的官员不过几十人,而万历年间这一数字竟飙升到近两千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成法”的实施效果。

——蔡亚龙《整顿吏治推考成,通时识变主新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并概括指出北魏在学习中原王朝官制方面的创新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时期和明朝万历年间吏治整顿的相似原因。
2020-07-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指出:“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的主旨是
A.必须尊重民众力量B.要求政府推动实业
C.勉励民间创办实业D.推动建立民主政体
7 . 在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时列宁曾指出:“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下列可以佐证列宁这一观点的是,这场改革
A.全面建立了近代司法体系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发生
2020-07-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戊戌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全国推行由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与国际接轨的近代三级教育体制。到1909年,新式学堂已达59117所。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据此分析可知
A.戊戌变法除了教育之外没有建树B.戊戌变法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C.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D.戊戌变法建立起近代代议制政体
9 . 北宋中期,各级官僚已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互相推诿,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王安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官员择优录用B.加强中央集权
C.推行保甲措施D.取消世卿世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史料记载,直到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前夕,天主教会仍然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同时拼命从西欧各国搜刮财富。可见,欧洲近代史上的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源是,天主教会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反对海外探险行为
C.残酷迫害进步人士D.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