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政府以发展生产为目的对国民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近代教育改革。明治政府于1871年设立文部省,统管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和《关于奖励学事的指示》,开始了有纲领有计划的教育改革。《学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要从小学抓起,同时,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日本仿效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国内,取代了传统的“四书五经”的儒家封建思想。明治政府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之后,重就转向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上。由于取消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区别,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1890年以明治天皇名义颁发《教育敕语》,力图将近代教育纳入以宣扬忠君爱国为灵魂的道德教育轨道。

——摘编自贺小飞《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部分学者这样评价明治维新“:天皇制绝对主义是……代表绝对主义封建反动的一面。”关于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土地制度的变革,他们认为,改革后的地税仍是封建地租,只不过缴纳的对象由领主变为国家,地租的形式由实物变为货币而已。他们认为,“新地税的性质,在本质上和农民耕种领主的土地被征收封建贡租完全一样”。但是,众所周知,新的地税被政府用来兴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变成了对华族和士族的支付公债,促使其转化为工商业金融资本,起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以地税为主的财政收入,被大量地用于修建铁道和船只,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土地的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具有了自由身份,使农民大批破产转化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者,有利于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敬秀《明治维新性质再辨析》


(1)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中地税改革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时地税改革的成效为例,简要评析明治维新中的“天皇制绝对主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二是过失相规:三是礼俗相交;四是患难相恤。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来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炕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前途"必从复兴农村入手。他将邹平实验县整个行政系统实行教育机关化,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县以下设乡学,……乡学就是“政教合一”的机构,目的是培养农民的新政治习惯—农民对团体生活及公共事务的注意力与活动力。……推广农业改良技术,组织成立了棉花运销、机织、林业、蚕业等生产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并成立了农村金融流通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邹平卫生院等,面对面地为民众服务。经过努力,当地农村的社会秩序、经济、教育、社会风俗状况有了一定好转。

——摘编自李满星《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乡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漱溟乡村实验活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遗产税亦称继承税,于清末民初引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郭嵩焘等驻外使节较早地了解了西方国家开设的遗产税情形,并传递给清政府高层。1901年,张之洞会同刘坤一,建议清政府实行遗产税,提出如中国能办(遗产税),即使为英国二十分之一,亦有五六百万银元财政收入。1910年,梁启超将遗产税视为“最良之税则”,批评清政府未能实施这些“足以均贫富之负荷者”的税制。民国建立后,为获列强认可,北洋政府承认清政府历年战争赔款和外债,财政亏空严重,遗产税的筹设也有了较大推进。首任财政总长周学熙将遗产税等新税目归入国家税项,熊希龄任财政总长时,将遗产税列入三年度财政计划;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着手制定遗产税的具体系例和实施细则,规定遗产税征税范围、起税点和税率层级,等等。但是当时中国并不具备开征遗产税的社会经济条件,最终不了了之。

——摘编自雷家琼《清末民初遗产税的引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遗产税引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北洋政府时期遗产税筹设的构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9年,亚历山大二世批准成立编纂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自由派贵族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组成,承担制定取消农奴制、保留贵族地产等方面法律的任务。编纂委员会解散后,他所制定的农民改革方案先后提交农民事务委员会和国务会议表决,遭到反对势力的坚决抵制。只是由于亚历山大二世的弟弟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担任农民事务委员会主席,改革方案才获通过。在国务会议上,改革方案再次遭到非难,亚历山大二世力排众议,最终使农民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改革的基本内容即带土地解放农民、取消地主领地世袭权得到了实施。18612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这项违背国务会议多数成员意见的农民改革法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也因此在当时被称为“解放者”。

——摘编自张广翔《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俄国现代化》


(1)据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方案得以通过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解放者”这一观点。
2021-06-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一 刘秀对王莽的倒行逆施进行拨乱反正,重建汉高祖、汉武帝所确立的大汉体制,废除王莽新设立的繁苛细密的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务用安静的局面,使得东汉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刘秀为削弱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恢复大司马的原来名称——太尉,把大司空、大司徒的“大”字去掉,削弱了三公权力。三公的职责都转移到本来替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台。皇帝通过尚书台控制中央政府,使得三公成为没有实权的虚位。与此同时,代表中央控制地方的刺史制度得到强化。刘秀把州牧恢复为刺史,扩大了它的权力,让刺史有固定的治所,使得刺史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在东汉初建的十几年中,刘秀六次颁布诏书,释放奴婢,效果明显。但在解决土地问题时遇到了极极大大阻力。在教育方面,刘秀恢复汉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在太学教授学生,太学生每年都要考试。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建武(公元25~55年)初,光武遣使奉币至匈奴,欲“更通旧好”,然“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光武遣大司马吴汉出击匈奴,结果“经岁无功”。二十七年(公元52年),臧宫等人又上书建议乘匈奴遭受天灾人祸之机以灭之。光武认为应以“柔抚”而非武力。“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次年(公元53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再求和亲。班彪上言:“今北匈奴见南单于来附,惧谋其国,故数乞和亲,又远驱牛马与汉合市,重遗名王,多所贡献。”光武帝于是对北匈奴“颇加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刘秀恢复汉制的改革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秀民族政策的特点。评析刘秀对匈奴的民族政策。
7 . “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材料评述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
8 . 阅读下列材料:

1831219日(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又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上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2)依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材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2022-04-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厉王即位后,面对夷狄交相入侵及周王室对诸侯国控制失灵的局面,进行“革典”,实行强化国家政权的新制。周厉王起用了荣夷公和虢公长父为卿士,分别负责经济和军事,打破了周公、召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还派出官员到诸侯国任职,甚至将一些诸侯国由一国拆成几国,打破了周王室不干预诸侯和贵族封地管辖区的制度。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周厉王对内实行了专利制度,把原属各级封君王臣共享的山林川泽之利收归周王室所有。周厉王的革典举措遭到贵族和平民的强烈反对,“国人谤王”,他又推行了加强思想控制的“弭谤”政策,成立了以卫巫为首的监督执法机构,“使(卫巫)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南方的楚国,熊渠在夷王时期背叛西周,僭号称王,构成了对西周王朝的威胁;随着周厉王不断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重新臣服于西周。……公元前841年,在愤怒的国人的进攻下,周厉王出奔于彘(今山西霍县)最后死在彘地,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革典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李玉洁《评周厉王革典》、张应桥《重评周厉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厉王“革典”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厉王“革典”。
2019-07-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关于此段材料的评述错误的是
A.俄国1861年发生了废除农奴制改革
B.这场变革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C.经过这场变革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这场变革彻底摧毁了沙皇专制制度
2021-07-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