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鞅》

材料二:(孝文帝):“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1898年)《定国是诏》

问题:(1)—(3)题单选。
(1)《史记·商君猎装》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B.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C.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D.将都城南迁至长安
(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皇帝勤于政事B.政府部门尽忠职守
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D.撤并政府机构各部门
(4)根据材料和所学,概述商鞅和孝文帝进行改革内容和影响。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定国是诏》颁发的原因。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时代与改革的关系。
2022-04-21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上海专用)
2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2016-11-27更新 | 119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016-11-27更新 | 47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4 . 《俄彼得变政记》系康有为在戊戌年间进呈的第一册书,凡七千余言。以下为节选内容:

材料一   乃考俄之始,乃以八万兵败于瑞典万人,乃割边地于瑞国。无学校,无练兵,无通商,无制造良工,愚冥狉榛,既蠢既顽,昧塞小弱,岌岌殆亡,固有甚于我中国者。大彼得知时从变,应天而作,奋其武勇,破弃千年自尊自愚之习,排却群臣沮挠大计之说……用是数十年而文明大辟,开地万里,为霸地球。呜呼!凡数百年一姓之国,既危既弱者,宜鉴于斯。

材料二   考彼得之能辟地万里、创霸大地者,岂有他哉?不过纡尊降贵,游历师学而已。以欲变法自强之故,而师学他国;非徒纡尊降贵,且不惜易服为仆隶、辱身为工匠焉。凡强敌之长技,必通晓而摹仿之;凡万国之美法,必采择而变行之。此其神武独授,破尽格式,操纵自在,动作非常,以发扬神智,丕变国俗。其举动为千古英王之所无,故其创业遂为大地万国之雄霸。《易》曰:天行健。又曰:武人为于大君。《书》曰:锡王勇智。《诗》曰:武王桓拨。彼得大力自运,乾坤擂垠,刚武健拨,勇智天锡,宜其远抚长驾,创业垂统,声威赫然也。


问题
(1)结合材料一,“大彼得知时从变”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作者认为彼得能够“开地万里”“为霸地球”的原因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康有为进呈的《俄彼得变政记》?
2020-03-04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
A.鼓励商品进口B.推广平民教育
C.废除农奴制度D.建立新式海军
6 . “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但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
C.天皇享有立法权D.内阁享有立法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