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是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2021-10-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业部)开拓矿山、制造机标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员……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玩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 年 11月 25 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 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 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青苗法、募役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免役法、更戍法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2021-01-08更新 | 425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商鞅舌战群儒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商鞅舌战群儒图
A.改革必须首先从权贵中推行B.改革者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
C.改革者应制定高明可行的方案D.改革者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C.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2020-08-07更新 | 130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一些改革往往会推动社会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   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推进公平正义、社会进步?
(2)依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的?
(3)是否推进与追求社会公正的改革就会取得成功?请结合其它改革相关内容谈谈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2020-07-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友好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020-07-11更新 | 10336次组卷 | 203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历史高考试题 (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
C.采用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国之初,宋太祖便命大臣窦仪制定了内容翔实、体例完善的基本法典《宋刑统》。其中规定,若官员在当时做判决时没有违背法律,事后接受他人钱财,也属于利用职权侵呑财物。太宗时发布诏令,''京朝、幕职、州县官犯赃除名配诸州者,纵逢恩赦,所在不得放还,已放还者,有司不得叙用宋代还制定了加强监察官之间相互监督的《监司互监法》与协助监司巡察贪官污吏的《提、转、知、通按察赃吏诏》等以及南宋的《庆元条法事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贪官的腐败行为。

——摘编自李海涛等《宋代廉政政策对当今反腐倡廉建设之摭议》

材料二   1872年7月18日,格莱斯顿政府向议会提出并通过了《秘密投票法》,英国开始实行秘密投票选举法,此后各投票站采用无记名投票法。1883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颁布了《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第一次对选举开支以法律形式作了规定。1889年,英国议会制定了历史上首部正式的反腐败法——《公共机构反腐败法》。法案明确规定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如果主动或者被动收受贿赂,都被法律认定为腐败行为。还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来惩处此类罪行。凡触犯这项法案的人还会被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在这期间不得参与任何选举,取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甚至有可能连养老金的权利也会被剥夺。

——摘编自吴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宋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银危机(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价格大幅度上升,白银大量外流,引起经济危机)发生后,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银本位, 实行外汇本位的法币制度。但从历史经验看, 由于此举是以英镑、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外围”货币(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因此币值稳定性决定于中心货币的支持程度。当二战后随着地缘关系改变, 来自中心货币的支持趋弱, 法币就被推向了恶性通货膨胀的不归路, 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

材料二   与国民党尚有一定的金银储备和实体资产 (国有官僚资本) 作为货币发行基础相比, 人民币问世之初不仅是“负资本”基础, 而且是支出收入比将近3∶1的深度负债。其所引发的结果是一年多的时间里物价指数上涨了160多倍。新中国“人民币保卫战”, 包括“银元之战”(打击银元投机)、“米棉之战” (打击米棉投机)、折实储蓄、折实公债等。另外新中国政府还采取了增收节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措施。人民币首先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很快成为全国唯一的稳定货币。

——《建国初期“去依附”体制下的反危机经验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法币”发行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发行成功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