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37次组卷 | 9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2022-04-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展经纶……”。这表明日本实行
A.归政天皇学习西方B.文明开化国民皆学
C.四民平等中央集权D.自由民权确立立宪
2022-04-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加藤祐一论“文明开化的意义"(明治六年):“盖文明开化之事,如人们的口头禅经常提起。然真正理解文明开化之含义的人并不多见,若向何以如此评论,日在世间经常可以听到,吃猪肉被视为文明,打着蝙蝠伞在路上行走更是了不起的文明;穿着皮鞋直接踏上榻榻米,是给人带来点麻烦的文明,更不用说牵着的狗也踏上榻榻米;毁坏佛坛是了不起的文明……”这表明作者
A.赞扬1861年改革成功B.支持宗教改革
C.批评盲目的西化现象D.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神宗继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勤于正事,励精图治。他经常找大臣商讨富国强兵之道……宋神宗求治心切,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指出只要择术正确,不要说大唐盛世,连尧舜之治也可达到,这种引导和激励使宋神宗信心大增……王安石又上书回答宋神宗提出的为何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的问题。他说,前面几位皇帝,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这正切合宋神宗当今理财,最为急务的思想……熙宁二年(1069年),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

——摘编自钟葵《王安石变法问题出在哪里》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日和戎,二日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日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摘编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能够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1-06-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1880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抛售官有工厂概则》,开始全面“官业处理”。下面是官方转让部分企业的价格表(单位:日元)。据表中信息可推知,日本“官业处理”是为了
A.转移政府经济负担B.更多地参与经济干预
C.更新原有生产设备D.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1-06-19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7 . 列宁说,19世纪60年代的整个“改革时代”使农民仍旧贫困,受人欺压,愚昧无知,无论在法院还是在管理机关,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地方自治机关,农民都得听从地主一农奴主的摆布。这说明
A.农奴制改革是失败的B.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和侮辱
C.列宁不赞同废除农奴制D.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还是没有人身自由
8 . 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在一份报告中称,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穆罕默德·阿里为使埃及成为工业国而付出的努力不包括
A.大力发展官办工厂B.引进西欧先进技术
C.重点发展军事工业D.强调工业自给自足
9 . “恩泽子弟,库序(学校)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针对这一状况,王安石主张
A.整顿吏治B.推行二十爵制
C.改革科举制D.加强儒学教育
10 . 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等草原人后裔分成甲、乙、丙、丁四姓,中原士人分为全国大姓及州大姓、郡大姓、县大姓几个等级,鼓励二者按等级通婚。这一诏令的推行有利于
A.促进民族融合B.取缔特权阶层
C.加快社会流动D.提升官员素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