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2021-05-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雅典法律的材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材料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参与范围上有何局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2021-04-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明确地宣布要从小学抓起,务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初等国民教育方针。同时阐明:“学问堪称立身之资本,国之所以富强安康,无不缘于世间文明人才艺之巨大发展。而文明之为文明者,实有赖于一般人民之文明。”教育改革的工作计划第一条就是:“务须于小学校方面笃力从事。”与此有关的第二条则为:“务须迅即兴办师表(范)学校。”

材料二 据《学制》规定,下等寻常小学就有十四门课程,其中除语文知识、算数、修身(伦理课)外,还有地理学大意、物理学大意等等。上等寻常小学还要学史学大意、几何学、博物大意、化学大意等等。有的小学还设一两门外语课以及簿记法,天体学知识等等。修身课,以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为基础,还混以日本精神和儒家道德思想。历史课,除讲授日本史外,还讲授中国史和西方史。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课和算数、理科、地理、历史等合计占9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治政府实施教育改革的内容。(不得罗列事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在变法时,曾批判了当时对奴婢的不合理处理,拟用朝廷命令的办法,取消“奴婢”之名,从而改善、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下诏令:“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栏),制于民臣……逆天心,悖人伦,谬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今更名……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东汉初年,光武帝下令解放奴婢。从建武二年(26年)至十四年(38年),共下令六道。解放奴婢的范围,包括因贫穷而被“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官者,被略者等。有违抗命令而不解放奴婢者,以“略人法从事”。刘秀还在建武十一年(35年),三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光武帝刘秀奴婢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代的奴婢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

——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   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耀……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

——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材料   自建安十三年(208年)以来,曹操以丞相之官号令天下,独自控制着财政收支的重大决 策权,中央没有设置财政主管机构和主管长官,重大财政事务多派他官负责执行。黄初元年 220年)十月,魏文帝曹丕以魏代汉后,国家财政事务由作为政务管理中枢的五曹尚书及尚 书郎分管,其中,置度支尚书寺,专学军国支计,左民尚书以及民曹、仓曹也负有相当重要 的财政管理职责。建安年间的,大农官职被改为大司农,名列九卿,以管理全国粮仓的出 纳政务为主要职责;同时少府主管帝室消费事务的职责明显加强兼具财政与民政双重管理 职责的典农职官系统最终消亡。这种演变趋势与曹魏代汉之后财政管理体制逐渐脱离战时 财政状况是相适应的。这体现了曹魏财政制度在汉唐财政制度变迁中承上启下的历史 地位。

——摘编自陈明光《论曹魏财政管理的专职化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国家财政管理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国家财政管理改革的历史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优待重用老臣,封陈平和周勃分别为左右丞相,大力安抚刘氏宗室、诸侯,使他们承认文帝的统治,把自己亲信安插在中央要害部门,这样就协调了三部分人的关系,从而为“文景之治”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文帝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废除了汉律中沿袭秦律而来的如肉刑、株连刑等“不正之法”。此外,文帝继续“与民休息”,田租从“十五税一”减到“三十税一”,再到“除田之租税”,徭役也减为“三年而一事”。汉文帝还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很快就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针对南越、匈奴等边境少数民族问题,汉文帝与南越谋求和平,使其在不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设置属国,接受汉朝统治;而对匈奴则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和亲,另一方面加强防守,令匈奴无隙可乘。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文帝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代时期,兵戈扰攘不息,天下纷乱动荡,生民倒悬,经济残破。951年继位的后周太祝威顺应时势,致力于整顿内政,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他把豪强所占营田“便赐逐户,充为永业”,牛犊并赐本户官中永不收系”,废除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针对“恣意用法”的习气,他要求官员“须据罪断遣,除准敕勘及合奏外,其余不得便将拟案据闻”后周太祖对地方官吏的职责做出明确的划分,严令其各守其职,不得凭军权指挥一切,“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州县长官须先差散从亲事官等,以塞州府私交党羽、上下相瞒之路径。后周太祖被后人誉为“五代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其改革“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

——摘编自曾育荣《后周太祖郭威内政改革琐论》


(1)根据材料,概括后周太祖内政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周太祖内政改革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代周之后,文帝命高颎、杨素等主持修订新律,上采魏晋旧律,下及齐梁。新律废除历代枭首、轘裂(车裂)等酷刑,除谋叛以上罪外一概不用灭族之刑。废除前代审讯酷法,责打不得超过200大板,枷杖大小也都有规定。民有枉屈,可依次上告,直至朝廷。开皇三年(583年),再次修订,删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罪1000多条,仅留500条。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开皇律》。实施三年后,文帝下令诸州长史以下、行参军以上官员,“并令习律,集京之日,试其通不”。同时,废除妻、儿连坐之法。开皇十二年(592年)下诏,各州死罪囚,“悉移大理(寺)案覆”。开皇十五年(595年)又规定:“死罪者,三奏而后决。”文帝在朝廷上曾于律外杀戮官员,还允许长官对下属“于律外斟酌决杖”。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修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隋文帝修律做一简评。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法令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农奴人身得到解放。他们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以自己的名字签订契约等。同时,农奴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法律上仍属地主的财产)。在订立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仍有“暂时义务”,交租和服役依旧。赎金数额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际上包括了人身自由的赎金。农民在禁地时一次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另外,为加强对农村统治和管理,在俄罗斯各州(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除外)保留了村社,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村社中实行连环保。地主有权否定村社的决议,甚至把农民开除出村社。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农民遭到了无限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改变不了发展的方向,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二十卷《“农民革命”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列宁的结论?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近代化的特点。
2021-05-09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