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

【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政治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迟在汉武帝时期,汉代就已设立掌管民间俗乐的“乐府令”。根据《汉书. 艺文志》:“自孝武设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 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乐府机关汇集了大量的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并加以分类编排予以演唱。从数量来看,仅仅是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巳著录28家314篇。东汉乐府史籍不载,当也不在少数。从作者看,汉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个部分。贵族和文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的精华在民歌。

——摘编自罗宗强、陈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材料二   1937-1945年期间,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之后,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涌进了文艺领域,根据地的文学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中起了积极作用。1942 年之后,根据地的文学在工农兵文艺方向的指引下,大放异彩,佳作迭出。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其中的佳作.

——摘编自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改革文学;以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文学书写。而徐则臣的《王城如海》,则设计了一个以世界、全球化为叙述空间背景的新故事.新时期文学在不断向外开放、学习各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时,发起了“寻根文学” 的文学思潮,来重建当代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血脉关系,为当代文学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摘编 自张丽军《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乐府诗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文学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十分重视移风易俗,荡涤国民旧染陋习。他指出社会风俗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与民族存亡,认为“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敢非分之名称”。宣布以后官厅人员以官职相称,革除前清关于“大人”“老爷”的称呼,并要求民国官吏要树立“公仆”意识。至于蓄辫、缠足,乃为落后恶俗,应禁止缠足,限期剪辫。若有执迷不悟则“编为另户”,或“削其公权”。并指出“于令到限20日”,一律剪辫,“有不遵者,以违法论”。对封建社会遗留的赌博恶习“最为社会之害”,实为共和国民的污点,因此“无论何项赌博,一律禁除”。要求地方巡警严密稽查,违者“依法科罪”。孙中山两次颁布戒烟令,设置禁烟公所,首查公务人员吸烟者,对于“饮鸩自安,沉湎往返者,不可为共和国民”,应剥夺其选举、被选举等一切公权。

——摘编自袁应武、徐汉明《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社会风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临时政府实行社会风俗改革的意义。
2022-03-3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韩知古、韩延徽等人的帮助下建立政权。初创之时,辽境内除了有从事游牧的契丹、奚等民族,还有从事农耕的汉族。当时,“庶事草创”,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对此,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其中,“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为适用于契丹等游牧民族的法律,即《决狱法》。该法由耶律突吕不奉诏编撰,为辽朝最早的一部基本法典,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断以《律令》”即沿用唐朝律法断案,适用于汉族。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祖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太祖法律改革的特点。
2022-02-28更新 | 1995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8 背景(原因)、影响(评价)类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6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居民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缴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收,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青苗钱利民甚少,害民极多……

——司马光《乞罢青苗钱白扎子》

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中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税法的特点,并指出两税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司马光和梁启超对青苗法的评价有何不同。你认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三幅图片与日本明治维新具有重要的联系。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三   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改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图1、图2、图3之间有何关系?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并举出史实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在关中地区的蓝田县,"蓝田四吕"制订和实施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即《吕氏乡约》。乡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德业相劝",对"德"进行了解释性的列举,认为"德"有二十三种表现。将"业"分为两种,即"居家"表现和"在外"表现,并延伸至"读书治田"等其他领域。二是"过失相规",规定"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三是"礼俗相交",规定"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四是"患难相恤",规定"患难之事七",列举了七种可以请求乡人帮扶的患难类型。

——摘编自何旺旺《乡规民约的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吕氏乡约》的特点。

材料二   卢作孚认为,传统农民过着以家庭为核心的"两重集团生活",其中家庭是第一集团,由家庭延伸出的家族、姻亲、邻里及村社等是第二集团。这两种集团生活使得农民知熟人不知国人、知家庭不知社会、知村社不知国家、知私不知公,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卢作孚主张建设"现代集团生活"。所谓现代集团生活、就是学习西方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个人超越家庭和亲朋关系,转而以依赖社会、国家为核心。"目前我们要想中国有办法,我们一方面要打破原来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家庭的依赖关系),创造新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国家的依赖关系);打破原来不合理的比赛标准,悬起新集团的比赛标准。这样就可以创造伟大的社会动力,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王翠《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主要内容、总体评价与当代启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作孚主张建设"现代集团生活"的背景和目的。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乡村治理观念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二战后在西方各国得到普遍发展。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了曲折发展历程。1949—1966年,国家着手创立了以《劳动保险条例》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此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遭受重大挫折,陷入停滞倒退,1978年后,国务院先后颁行一系列以养老保险、企业职工保险为中心的法规、章程,并成立福利保险局、劳动人事部等管理机构。自1990年起,全国人大加强了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立法工作,1998年至今,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养老、新型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建设有了重大进展,逐渐形成了以“补救模式”为目标,以社会教助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为补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

10 . 材料: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德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会凡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