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   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的原则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嘉(庆)、道(光)以后,清朝医政日趋颓废,庸医充斤,疾病流行,公共卫生堪忧。一批官员和知识分子认为,清洁卫生是“地方行政第一要务”,“强民以重医为先”。与此同时,外人在华设立的医院和医校为中国提供了模仿的样本,逐渐赢得国人信赖。新政实施后,巡警部 将医疗卫生纳入职责范围;民政部设卫生司,负责医疗卫生。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涉及医学教育、卫生行政、医院建设、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远超1901年以前60年间的成就。然而,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没有全盘的统筹计划,也没有独立的专门卫生行政 系统,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严重受制于人才和财力。

——据关晓红《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
4 .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孝文帝此项改革
A.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B.实现了北魏的富国强兵
C.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D.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
2020-01-17更新 | 505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A.商鞅变法B.王莽改制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2020-01-17更新 | 321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他认为1861年改革主要是由于
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B.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C.调动农奴生产积极性D.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晋察冀边区通过实行统筹开支、合理负担、征收救国公粮,并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基本解决了军政开支的需求,但仍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为使边区税收制度趋于科学化,1940年8月边区政府颁布“双十纲领”。此后在认真研究和总结边区各地的丰富经验,并积极吸取其他抗日根据地的经验的基础上,1940年12月,公布《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统一累进税是按照财产和收入而统一累计征收并有累进最高率及免征点的一种税收制度。规定:(一)资产中,应征者以有收入和用来营利者为限;收入中,应征者为土地收入、林木收入、合作事业收入、房租利息和各种工商业收入等。(二)农业累进税以土地为计算单位,财产与收入合计,以其平均每年的收获量为标准折成“标准亩”,在此基础上计算“富力”,折算纳税分数;工商业累进税将资金与收入分别计算“富力”,折算成纳税分数,按同一累进率征收。(三)根据家庭每人平均“富力”之多少,分为12个等级,税率按等累进。(四)明确免征点,使赤贫人民免纳负担

——摘编自《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税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察冀边区政府实行统一累进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府实行统累进税的特点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19世纪后期,欧美国家普遍建立的新式供水系统传入中国。天津传统的饮水来源主要是以井水和担运、车运的河水为主,民众取水困难且水质较差,人们认识到“时疫流行,半由水质不洁所致”。1898年,天津英租界首先成立了“天津自来水公司”,供水区域主要包括英法两个租界。1902年,袁世凯主政天津,批准并扩大了“都统衔门”时期已经开始修建的“天津济安自来水厂”,它原只为老城区供水,后延至旧日、法、奥、俄各租界,最后扩展到近乎全市范围。随着新式供水系统的建立,天津市民开始使用抽水马桶,城市部分区域重新铺设了新的下水道系统。

——摘编自刘海岩《清末民初天津水供给系统的形成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天津建立新式供水系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天津建立新式供水系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
10 . “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这段论述充分说明
A.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D.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