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48月,不结盟国家第二届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建立"新秩序"的口号。联合国大会于19745月相继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这些文件确立了建立主权平等、公平互利的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行动纲领。1995年,江泽民在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要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要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要形成自主选择、求同存异的国际和谐局面。他还认为,联合国应当也能够在这些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罗刚、褚俊英《略论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及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对构建国际“新秩序”的贡献,并简述联合国在构建国际"新秩序"方面的作用。
2023-04-09更新 | 3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3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至今)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于195012月,主要任务是处理二战后欧洲的难民问题。到50年代中期,美国出于反对苏联的需要转而支持联合国难民署,这使它收到更多国家的资金捐赠。50年代后期,随着美苏争霸范围的扩大和第三世界反帝反难斗争的高涨,苏联和不少亚非国家也开始支持联合国难民署。60年代,联合国大会授权它在世界各地设立公署机关,从而使它拥有较大自主权,工作范围进入到因为南北差异造成的新的难民问题领域。80年代末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内部及地区性战争频发,亚非拉甚至欧洲地区都出现了难民潮。联合国难民署始终是解决世界难民问题的中坚力量。

然而,联合国难民署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各国的自愿捐助,伴随国际危机的日益增多,其经费短缺现象愈发严重,此外,来自捐赠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治压力也使它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成为大国的御用工具,要么丧失在国际难民救援工作中的应有地位。

——摘编自何慧《论联合国难民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联合国难民署成立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际社会为解决联合国难民署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1月,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628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同时要求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国内蔓延。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甚至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地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任梦君《凡尔赛条约——德国的绞刑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对《凡尔赛条约》不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3-02-27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欧洲列强普遍部署军用信鸽,英军则试图倚重基于科学和新技术之上的通信手段。与海军舰船只能携带信鸽向岸上单向传送消息不同,陆军的信鸽在收发位置大致固定后,有可能完成双向传送。在19156月的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信鸽表现优秀,受到重视,信鸽部队也成为信号处下属的重要分支。英国《国土保卫法》细则规定:打死、打伤或骚扰信鸽,持有不属于自己的信鸽,或者未经主人允许持有其信鸽为犯罪行为。为了应对德国海军在北海的布雷行动,英国海军信鸽部队最先组建,其后是陆军信鸽部队,最后是空军信鸽部队。而国家竞翔联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动员了大批养鸽人参军,并向军队无偿提供信鸽。1918321日,德军在西线突然发动猛烈的春季攻势,信鸽的战术作用和战略价值在英军抵抗与反击过程中得到突出体现。信鸽送达的情报为协约国军队稳定战线、部署反击以及最终打退德军的攻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摘编自贾珺《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与形象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信鸽在一战中受到英国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概述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作用。
2022-06-28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4选修内容-2022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之初,英国政府组建“战争宣传局”,发动了浩大的宣传攻势。在这种氛围中,爱国诗歌井喷般面世,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布鲁克,其名句“如果我死了,只要这样想:在异乡田野上的一角有一处,永远是英国的土地”传颂一时。布鲁克颂扬大无畏的英雄行为与爱国主义情怀,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他并未亲历战争,因而其眼中的英雄形象始终带有浪漫主义的个人色彩,延续了传统的英雄观。与布鲁克不同,战壕诗人欧文、格雷夫斯、萨松、罗森堡等的战争体验书写无法继续融入传统英雄塑造模式,不再有浪漫的英雄主义理想。奠定此基调的诗歌便是欧文的《甘美且合宜》。文中,欧文斥责将“为国捐躯”描述成“甘美且合宜”的宣传话语,称其为“古老的谎言”,告诫胸中充满“荣誉”理念的年轻人,战争远非浪漫与理想之所在。

——摘编自张金凤《英国一战文学与英雄观嬗变——以<英雄之死>为例》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一战文学中英雄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一战文学中英雄观的变化所折射出的信息。
2022-06-21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7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鲜战争可能是不用担心热核灾难威胁的最后一场战争。通过朝鲜战争,我们第一次了解到“有限”战争的概念。朝鲜战争之前,我们的全部军事计划都是设想要打一场席卷世界的战争,并且认为,在这样的战争中,对一个遥远而又无法设防的半岛进行防御乃是愚蠢之举。可是,朝鲜战争却使我们懂得,自此以后的一切战争必定是有限战争。今后,是否应该打有限战争已不再成为问题,问题是如何避免打任何其他种类的战争。由于许多国家都拥有热核武器或者已经掌握了制造这种武器的技术,打无限规模的战争已经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打这种战争就意味着交战双方同归于尽。人们开始认识到,单凭军事力量再也不能解决诸如我们在越南、老挝等地所遇到的问题,必须辅之以能为各有关国人民所接受的、相辅相成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而且应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加以贯彻实施。

——摘编自【美】马修邦克李奇微*《朝鲜战争序言》(19671月)

*注:该书作者于19514月至19525月担任驻远东美军司令和所谓联合国军司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后“有限战争”成为战争主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奇微对“有限战争”的认识。
2022-06-08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民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年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

——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的后果。
2022-09-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影响(意义、作用)类材料题-2023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夏,一战爆发,几乎将整个世界文明都卷入其中,战争给所有参战国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经济遭受巨大的打击。战争也直接影响到了众多国家的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远在亚洲东部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并间接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进入崭新的一页。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初期1914
6月,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索
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宜成,德俄法日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8月,东普鲁士战役,迫使德国东西两线作战
9月,马恩河战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1915
双方重点在东线,德国计划落空
转折1916
2月,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德使用毒气弹
5月,日德兰海战,一战最大海战,英仍掌握制海权
6月,索姆河战役,一战最大规模战役,英首次使用坦克
后期1917
4月,美国宣布对德国作战
8月,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宜战
11月,俄属爆发十月革命,加速一战结束
1918
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宣布退出一战
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兴登堡防线”,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1月,德属柏林工人起义,威康二世宣布退位
11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影响了众多国家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进行合理解释。
2022-05-14更新 | 344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9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
2022-06-09更新 | 509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变式题训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爆发后,世界反战与和平运动愈加风起云涌。尚未参战的美国,各种和平组织纷纷向国会递交请愿书,反对卷入欧洲战争。美国民众的这一反战情绪成为美国在一战开始后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之一。美国总统威尔逊为赢得连任,更是大力迎合民众心态,顺利地在1916年以“他未使我们卷入战争”的口号再次当选总统。1917年美国参战后,和平运动进一步高涨,初次征兵,就有约4000人拒服兵役。对拒服兵役这一行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一首名为《我养大儿子不是为让他当兵》的歌曲。这首歌由 Peerless Quartet合唱团于1914年末唱响,随后迅速席卷欧美,成为1915年全世界最为流行的歌曲之一,也是近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战歌曲之一。

——摘编自郭辉《美国在一战中的和平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美国和平运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美国和平运动得以发展的原因。
2022-03-31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