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由宋入元的遗民学者胡三省,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曾任小官,宋亡避归乡里。三省精于史学,立志为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作注。注释初稿在战乱中遗失,他复购他本《通鉴》重新作注成书。《通鉴》胡注用力精深,内容丰富,大致包括八个方面。第一是音读,即对一些生僻字注出读音。第二是官制,注某官名的职掌、品秩、设立时间等。第三是名物,对一些当时人已不熟悉的古代物品、概念进行解释。第四是地理,注古代地名的建置沿革和名称变化。第五是前后照应,注《通鉴》所载事件、人物的先后联系,诸如某事为此后某事张本,某人某事见此前某卷某年,某字号即此前某卷某人等等。第六是改正错误,指出《通鉴》记事中的一些疏误并进行考订。第七是事件补充解释,对《通鉴》中一些记载过于简略的重要问题补充材料,作进一步说明。第八是对《通鉴》中某些事件、人物的评论。清四库馆臣评为深得注书之体足为千古注书之法。而且,胡三省通过注释中有限的评论,抒发了宋元鼎革的亡国之痛。

——摘编自张帆等《辽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三省的史学贡献。
2024-05-05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7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杜镇远,1914年毕业于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他是继詹天佑之后的铁路巨擘,曾担任杭江、浙赣、湘桂、滇缅、粤汉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东起浙江杭州,西至云南边陲,他主持修筑的多条铁路都称为抗日战争时期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大动脉。

1939年,杜镇远到任滇缅铁路,他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沿线勘测设计和工程进展情况。杜镇远对铁路选线极为重视,他曾告诫同仁:“铁路事业,工程浩大,动辄需费数千万或数万万对于路线之选择,自非十分慎重不可盖一线选择错误。……所以于踏勘及测量时,须多选择比较线以资比较。凡我工程人员,须各注意及此。”在滇缅铁路西段,杜镇远带领勘测人员对铁路路线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当地人烟稀少,荒凉贫苦,他们白天翻山越岭,晚上寄宿在破屋茅棚。经过整整51天的艰难跋涉,杜镇远和他的同事选定了一条较优的路线,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的困难。但是随着日本军队对各港口的控制不断加强,从国外进口的钢轨、钢材无法运进施工前线。1942年,又因日军占领缅甸,攻陷滇西,滇缅铁路最终未能完工,30万人三年的血汗付诸东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镇远修筑滇缅铁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杜镇远的优秀品质。
2022-06-06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易白沙(18861921),湖南长沙人,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反封建斗士。1921年春,跳海自尽。毛泽东得此噩耗,写下了悲痛的挽联:“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去年追悼杨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深切悼念这位才华横溢、忠心爱国的师友。

论及青年的责任,易白沙针对当时的局势指出,干戈环绕於吾人之四周,干戈之外,又有干戈以环绕焉。何地无号啼之声,何处无死亡之惨。我之青岛,切肤巨痛。郁郁泰山,美哉国乎!而五月七日最后通牒,无形之灭亡,视比利时塞尔维亚之山河破碎。我青年唯一之责任,惟祈诸良心判其曲直,仗剑而起。左袒其兄也可,左袒其弟也亦可,而袖手旁观则不可。以非他人他国之事,无中立之余地也。推测将来,吊死扶伤,培养元气,以恢复人间百福,此固慈善事业中第一问题。维持永久和平,廓清野心家之侵略主义,尤人生应有之筹策,是乃未来之青年所有责任也。易白沙关于青年责任的观点,不仅是五四青年奋起的号角,亦是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努力追求的目标。

——摘编自张金荣《论易白沙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易白沙提出“青年责任”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易白沙心目中青年的责任。
2022-04-30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5月30日——选修选做类主观题型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2019年联合国发行的邮票。甘地头像旁用英语写着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句话:“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此话提出的背景是二战后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甘地批判文化侵略,主张维护民族文化
③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
④联合国发行此邮票旨在提倡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   示意沈括在北宋熙宁年间所出任的官职和取得的主要政绩。

时间出任官职主要政绩
熙宁元年(1068馆阁校勘改革南郊仪制
熙宁四年(1071检正中书刑房公事
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修新历、改良观天仪
熙宁五年五月充史馆检讨-
熙宁五年九月提举疏浚汴渠事疏浚汴河
熙宁六年(1073集贤校理.祥定编修三司敕
熙宁六年六月两浙路察访使察访两浙
熙宁七年(1074太子中允、同修起居注-
熙宁七年七月迁右正言、擢知制诰兼通进银台司编修明堂、籍田等仪制
熙宁七年八月河北西路察访使巩固北疆边防
熙宁七年九月兼判军器监改良兵器制作
熙宁八年(1075假翰林侍读学士报聘辽国
熙宁八年七月淮南、两浙灾伤州军体量安抚使巡视两浙、整顿吏治
熙宁八年十月权发遣三司使改革盐法、钞法
熙宁九年(1076权三司使、翰林学士-
熙宁十年(1077起居舍人、集贤院学士、知宣州

——摘编自曹晓飞《浅谈熙宁变法中的沈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沈括出任官职并取得政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括对变法的贡献。
2022-04-10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全国卷45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   徐一冰(1881-1922)痛感于传统教育重文轻武的积弊,为民族体质屏弱而忧心,受到革命志士的感召,遂于1905年留学日本大森体育专门学校,积极主动地学习日本体育原理与技术。两年后学成回国,与人在上海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先后担任副校长和校长。该校培养的1000余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初、高级师范学校以及其他各类学校担任体操、游技科教师。徐一冰分别于1908年和1914年创办了《体育界》和《体育杂志》等专业体育刊物,研究和介绍近代西方的体育项目,抨击当时的文弱之风。针对当时流行的军国民教育在实际的执行中所犯有以军事当体育的错误倾向,他主张体育教育应当注重人的自由发展,提倡“正当体育”,即“普及教育之根本也,在能养成人人具有健全的体格、活泼之精神,得永久享受康强之幸福”。作为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先驱,他通过执着的追求与全身心的投入为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姚应祥《徐一冰先生对我国近代体育发展贡献之评述》


(1)根据材料,概括徐一冰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一冰成为“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先驱”的历史背景。
2022-03-26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4-【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代史学家。生于名门.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史学,曾任秘书少监,又掌修史之事。由于当时权贵控制史馆,史官无著述自由.凡事皆需仰承监修旨意,颇不得志,只好"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710年,《史通》撰成,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载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他提出史学家须兼备才、学、识三长,尤重史识,强调直笔;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史通》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史学史研究、史学批评学的基础,成为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著。还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成为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后代史家无不从《史通》中受到教益,汲取营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撰写《史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史通》的史学价值。
2022-03-25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三轮冲刺卷20-【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材料   “佑少尝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艺,不好章句之学。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这是唐代史学家杜佑(735-812)所撰《通典》一书的开篇之语。相比前人纂史,杜佑明确表达了经邦、致用的史学思想。《通典》记载了黄帝到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历史,在内容上以历代典章制度的历史演变、得失兴革为撰述的中心,除因袭正史之外,还增加了选举、甲兵、边防等门类;在体裁上以制度分门立目,奠定了撰述制度史的基础。书中除有“群士议论得失”,也包括作者对史事所作的许多评论。书中的议论,主要目的在于讨论历代典章制度的因革得失,但在记言、记事的结合上也有新的创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佑编撰《通典》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杜佑在史学方面的贡献。
2022-01-27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虽“罕言利”,但他不排斥“利”,且表明在“义以为上”的前提下,可追求合理的利益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主张“以义制利”,认为财富分配不均匀是导致纷乱的根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同时代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强调“所谓财富,如其所有者不是公正、有德性的,即不能称之为财富”,懂得“以德生利”才是长久之道。在财富分配的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公有制”的原则。在理想国中,国民谁也不能拥有私有财产,统治阶级——哲学家和武士“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能够拥有“金和银以及凡希望幸福的人们常有的一切”。柏拉图同时强调精神财富的重要性,物质财富仅是一种下等财富。

——摘编自朱晨蕾《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论之比较分析》

(1)据材料概括孔子的财富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据材料比较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观的异同,说明他们的财富观对当今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王阳明在镇压了江西南部漳南、横水、桶冈、利头等地的农民起义之后,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怀揣儒家知识分子经世济民的入世精神,开始探寻控制基层农民行为与思想的有效途径。他效法宋代吕和叔、朱熹推行乡约的做法,在赣南地区颁布了《南赣乡约》,通过乡村道德规范和乡村行政规范的规定,消解农村中各种不安定的因素,从而达到巩固基层政权的目的。把乡里体制、保甲制度同乡规民约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集政治、军事、教育诸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社区共同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乡村治理体系。

——摘自王金洪《王阳明的乡村治理思想及实践体系探析》

材料二   1927年卢作孚着手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实验,其宗旨是乡村现代化。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蓝图:


——摘自刘重来《论卢作孚乡村建设之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乡村治理思想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比较王阳明和卢作孚关于乡村治理的差异,据此得出启示。
2021-11-09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