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东西方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承载着整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也承载着国家、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材料一   下图为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外观和内部,位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遭破坏。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于532年—537年重建,由物理学家伊西多尔及数学家安提莫斯设计。教堂布局属于以穹顶覆盖的巴西利卡(古罗马)式。大穹顶直径32.6米,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撑在4个大柱墩上。穹顶底部密排着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幻影,仿佛造就出光芒万丈的天堂。与大理石的希腊建筑及混凝土的罗马建筑不同的是,教堂的主要建筑材料为砖块。内部用镶嵌画装饰,内容为圣经故事,早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已采用小块石膏做镶嵌。拜占庭人考虑墙壁承重,以彩色玻璃作镶嵌,这繁荣了叙利亚玻璃制造业。玻璃反射光彩,在阳光照射下达到虚无缥缈的效果。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教堂内所有壁画被全部用灰浆遮盖,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四座尖塔。

——摘编自张军利《从圣索菲亚教堂解析拜占庭文化的根源》

材料二   下面左图为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佛像。宾阳中洞始建于公元500年,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右图为洛阳龙门石窟后世开凿的卢舍那大佛像。


北魏时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造像比较粗犷,大衣半披肩,衣裙贴身露肌,表情较严峻。宾阳中洞释迦牟尼坐像,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厚重,温和并作微笑状。与云冈石窟相比,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显现出典型中原文化特点。北魏之后,龙门石窟继续扩大,卢舍那大佛即是一例,公元655年大佛像龛开凿,历经20年完工。卢舍那,梵语为毗卢遮那或毗卢舍那,意为“光明遍照”。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造型匀称,身体颀长丰约,丰颐秀目,仪容庄严典雅,肩背宽厚大方,胸腹富有生机。稳重的坐势和静观默想的姿态,既有男性的雄伟庄严,又不失女性之慈祥与温和。大佛的头向下俯视,可与礼佛者仰视的目光相交流,与超凡脱俗的北魏佛像相比,更具人情味。

——摘编自何养明《洛阳龙门北魏石窟艺术的特点》、马静《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

材料三   世界遗产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其“保护”是处于第一位的。遗产保护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张芳芳刘旭玲《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研究进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宾阳中洞呈现中原文化特点的原因。概括卢舍那大佛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3)圣索菲亚教堂、龙门石窟分别于1985年、2000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就两处文化遗产的保护分别提出不同建议。
2022-09-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较为完整的四合院建筑,此后四合院一直在北方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中讲求“坎宅巽门”,正房必朝南,大门一般留在东南方向;西南方向最不祥,那个地方一般就会设置厕所。影壁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正对院门,为的是遮挡院子里外杂乱的景物,也是为了避免邪气进入自己的家。在标准的四合院里,还有一个二道门,二道门是主仆之间的界限。家长主持家庭大政,资产管理、经理收支、儿女婚事、亲友往来等。家庭里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家法。家长的话,就是这个家庭的法律。家庭内部纠纷,由家长裁夺。


——摘编自阎崇年《中国古都北京》等

材料二   宋代以来,南迁福建的移民开始兴建大量的土楼。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建方楼时在楼角基石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避邪。据说圆楼无角“煞气”能滑走,故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合院和福建土楼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合院和福建土楼存在的共同影响。
3 . 中国独具魅力的古民居,体现了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摘引自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指出与徽商南北并立的明清商帮及其著名古民居代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功能?请分析古徽州民居人工水系的设计理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文化远产保护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我国已经建立起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985年和200年,中国分别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确保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97月,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名画记”“全景故宫”“玩转故宫”"等7款数字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并围绕这些数字资源展开保护、研究和利用。

——摘编自宁吉喆《辉煌70年》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材料二 近百年来的国际文化遗产宪章、宣言、决议等文件繁多,其中重要的遗产保护文件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制定。摘录于下表

时间文件保护对象与范围保护原则与方法
1931雅典宪章历史古迹历史古迹修复此项决议
1964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古迹与遗址原真性原则:将古迹遗址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
1975历史性小城镇决议历史性小城镇在修复和翻新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权利、习俗和期望
1994奈良文件文化多样性与遗产多样性在遵循原真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多样性原则
1999国际文化旅游宪章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提倡旅游业和遗产保护结合,旅游应突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特征
2000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国文物古迹提出文物古迹保护的十大准则
2003建筑遗产保护原则建筑遗产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原则
2005西安宣言周边环境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独特性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际遗产保护的理解。
2021-07-07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藏在中国大一统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昭寺的建筑特点。

材料二   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备受尊崇。

——摘自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文成公主在吐蕃“备受尊崇”的原因。

材料三   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当年,约92%的地方建立了以翻身农奴和奴隶为主的乡人民政权。自治区第一届人民表大会召开时,藏族等少数民族代表占到80%以上。5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发展。2014年西藏国民生产总值达920.83亿元,相比1965年增长68.5倍。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6元,是1978年的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是1978年的42倍。经过50年的发展,西藏现在已经形成了覆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

——摘编自陈沸宇等《辉煌50年·大美新西藏:镌刻在世界屋脊上的辉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对西藏地区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及法律依据。
2021-06-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佛罗伦萨和全盛时期的罗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面貌。 美第奇家族奖掖文化,搜集大批图书及手稿,藏在被称为柏拉图学园的别墅中,并对公众开放;网罗米开朗琪罗等著名艺术家,资助他们的艺术创作。在美第奇家族的帮助和鼓励下,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均有突出成就,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的研究也居于意大利各邦前列。

——顾学文《如果没有他们,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面貌》


(1)结合材料一, 谈谈你对“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面貌”这一句话的理解。

材料二   (他)在教堂建筑领域里最著名的成就,是设计建造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穹顶始建于1420年,但直到他死后的1467年才竣工。穹顶是佛罗伦萨大教堂——15世纪之前开始建造的哥特式建筑——结构的最后元素。穹顶——一种完完全全的古典形式——来与它中世纪的主体基础相协调。更令人气馁的是工程学的问题:自古以来从未有人建造过如此巨大的穹顶。

——【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2)指出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建造者与穹顶的设计者。简要说明为什么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材料三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贝尔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祈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椭圆形广场的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面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贝尔尼尼说,两侧柱廊像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欢迎和拥抱来自各地朝觐者。

——摘编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及其柱廊的设计理念。
2021-05-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类的和平之路尽管有过挫折,但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只是一种祭祀活动,到了公元前 1000 年左右,才开始举办正式的竞技活动,此时的项目很少,仅限于跑步。一直到公元前 776 年,奥林匹克竞技会发展成为全希腊的盛会,比赛项目也增加了很多。运动会每 4 年一届,定期举行,届时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人们向往和平的表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增加了冬季奥运会项目和残疾人奥运会项目,充分体现了奥运会的精神:贵在参与。奥运会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 奥运会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

—— 摘自赵彦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自然有不少有识之士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着。但这种和平主义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解读,他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这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的和平。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 1914 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有些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

——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下,1870 年起)》

材料三     2005 1 24 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 60 周年。这是联大首次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专门举行的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开幕词中说:邪恶得势正是因为好人无所作为。历史悲剧绝不能重演,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因意识形态而引起的仇恨以新的形式在今天复活。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对犹太人的,而是对所有受到这种威胁的人。

—— 改编自高中教科书《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奥林匹亚遗址的主要功能。结合所学,从“人们向往和平”的角度阐述奥林匹亚竞技会期间当时希腊各城邦间的共同约定。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一战结束后不久“有识之士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若干事例 ,并简析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领导人因为坚持这“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而产生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例,概述二战后人类为了不让“历史悲剧”“ 重演”而采取的举措或反思行为,并扼要说明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2021-06-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不只是宏伟的古建筑,还包括珍藏其间的文物精品,它们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中华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的价值与地位》

材料二   “故宫过大年"“故宫元宵灯会"等一系列春节文化活动,令故宫的影响力全面爆棚。与此同时,继故宫文创走红之后,故宫咖啡馆、故宫火锅店也成为时尚消费。其实,作为中国最大的博物院,故宫还承担着巨大的教育职能。

——摘编自孙乐珙、刘平《故宫“大课堂"原来也很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人们对其古建筑价值有何新认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当代应如何更好保护重要文化遗产。
2021-07-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   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条标准:

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标准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标准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标准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标准5: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在不可逆的变化影响下而易于损坏;标准6: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活态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材料二   敦煌莫高窟由数百个不同功能的石窟组成庞大的石窟群,及其戈壁沙漠中的绿洲环境是中国石窟建筑的杰出范例。莫高窟代表了中国十六国时期至元朝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其显示出的独特艺术成就,既包括492个洞窟在天然崖体上的5层分布建筑,也包括2000多身彩塑和约45000平方米壁画。其壁画和藏经洞文献记载了许多古老民族在敦煌留下的历史文化足迹,其中一些为消逝的沙州回鹘和西夏王国文明提供了实物见证。莫高窟及其石窟艺术,表现了丝绸之路沿线中原汉地与印度、波斯、西域等地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相互作用。它的千年发展过程与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民俗、民族有着直接的联系,其存在强有力地连接起横贯欧亚大陆的交流史、佛教遍及亚洲的传播史。

——摘编自敦煌研究院官网

敦煌莫高窟为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条标准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自西周“宅兹中国”始,天下观、家国观、国家观在时代的波涛中不断涌现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有思以相洽,有义以相分,而国家之基定,争夺之祸泯焉。民之所求者,莫先于此矣。且古之所谓国家者,非徒政治之枢机,亦道德之枢机也。使天子、诸侯、大夫、士各奉其制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反是,则谓之

——引自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   中国建筑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宫殿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宏大、最受重视的建筑。中国建筑史上营建宫殿的高潮有三次,分别出现在秦朝、隋唐和明清。唐朝都城长安的大明宫是隋唐时期宫殿建筑的代表作。大明宫明确分为外朝、内寝两大部分。外朝沿南北向轴线纵列三组宫殿,含元殿为大朝,宣政殿为日朝,紫宸殿为常朝,内廷建筑则较为自由。这种家国一体的建筑理念,在明清故宫以及清朝夏宫颐和园中都有充分体现。

——摘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本)》

材料三   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观,各王朝所持有的是天下观。这一观念自先秦时期奠定之后影响深远。然而,天下观在其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却不得不每每面临诸多强大对手的挑战。因此,每当此时,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就有了一定的边界含义。不过,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边界出现于清朝。即当清朝面临沙俄这样从未接触过的具有全新文明的强大对手挑战时,近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才最终形成。换言之,只有在中国面临强大的对手,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

——摘引自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与天下观(前言)》


(1)王国维对西周传统历史环境下“国”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仔细阅读材料一,用一句话归纳王国维眼中的周朝“所谓国家”的功能。结合所学,指出并简析体现这- -功能的制度及其这一制度对巩固西周统治的意义。(4 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唐都长安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并简述大明宫“家国一-体”的建筑理念分别在故宫及颐和园建筑布局中的体现。
(3)材料三作者认为,当清朝面临强大对手挑战时,近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才最终形成。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康熙帝为例,说明当中国的“文明受阻于强敌”时,“有边无界会被消解”的具体史实及其意义。②以左宗棠为例,指出晚清时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并概述晚清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与加强西北边疆管理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2021-06-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