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2021-01-09更新 | 10102次组卷 | 96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帝禹之子启通过合法的手段继位B.《史记》比《战国策》的可信度高
C.可以确定“禹死后,其子启继位”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暴力争夺的结果
3 . 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始终。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追求国家统一的心理特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春秋》开篇首句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对此,《公羊传》解释到:“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摘自林益铭《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已。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葛剑雄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影响统一的因素解读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相类似,交通相对便利有利于统一。地理环境差异大,交通不便影响国家统一。
人口迁徙大量人口的迁徙,文化认同和血肉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为统一的中国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础。
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中国基本农业区内,交通越便利,手工业和商业越发达,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越分离,统一的因素越大。
文化与制度文化和制度的一致有利于产生比较一致的国民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时因地制宜的制度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个人与阶级、阶层的作用个人与阶级、阶层在推动国家统一中发挥的作用。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春秋·公羊传》中“大一统”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三家关于“大一统”思想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践行董仲舒的主张所采取的措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以秦、汉史实为例,说明“大量人口的迁徙,文化认同和血肉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为统一的中国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础。”②结合唐朝贞观年间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说明“个人在推动国家统一中发挥的作用”。
2020-09-08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
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