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

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

2 . 20分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人……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亡其年世,以遗生民气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
——[清]颜元《习斋四存编》
材料三:有位史学家说“随着九品中正制弊端不断暴露,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政治,可以说利国利民。”而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观点 依据材料二,指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2)指出李斯与颜元两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3)材料三的两种说法是否矛盾?根据材料并结合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和明清科举制的衰落史实,综合叙述该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影响。
2016-12-1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2)材料二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切实行动,建立起的战线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中共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目前,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已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以上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何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2016-11-27更新 | 938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皇帝)其于诸藩也,容之如天地,养之如父母,照之如日月,威之如雷霆,饥则哺之,寒则衣之……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旷然更始而不惊,靡然向风而自化。
——清学者李兆洛在《皇朝藩部要略》
材料二       古代中国疆域之边有“内边”、“外边”之分。17世纪以来,荷兰侵占台湾,俄罗斯侵入黑龙江流域。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我国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一些边疆省区和沿海地区的外患日益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清朝统治者面对边疆防务这种变化的形势,仍沉迷于治理“内边”的传统边疆政策而不思防备外患,致使清前期边疆政策的辉煌很快成明日黄花。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三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1957年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王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中央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边疆防务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形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制度及其意义。
2016-11-2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云天化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8 .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

9 . 缙绅士大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人物阶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传统中国农民,并不依附于大地主的田庄。佃种地主土地的农户,与自耕农一样,在精耕细作的小片土地上,在农村市场经济机制下,谋求较佳的收入。在这样一个基层市场网络笼罩的空间内,传统社会的缙绅士大夫是当地的领导分子,组织地方力量,处理地方相关事务。缙绅士大夫,有的是政府退休官员,有的是现任官员的家属。他们以科举、同僚、戚谊、师友……种种关系,编织为网络,小则覆盖乡里,大则遍布全国。缙绅士大夫的社会力量,足以颉颃政治权力。

设立咨议局,不啻确认了地方武力与缙绅的社会力量。八国联军时,东南各省督抚宣告中立自保,已是在皇权之外宣示地方权力。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这一由革命过渡到民国的情势,其势颇顺,中国并没有经历严重的混乱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缙绅士大夫阶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是否同意作者这一观点并进行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