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2022-11-12更新 | 233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903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380年,明太祖废除宰相,秦汉以来绵延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废宰相后,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如表是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1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政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4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44次组卷 | 28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费正清认为隋唐时期的中国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022-10-25更新 | 165次组卷 | 129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6 .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通判,州各一人,与长史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又云:“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二。”这种政治制度革新中通判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开始建立官僚政治体制B.革除郡县制的弊端
C.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开宝六年(973年),开始命参知政事与宰相(同平章事)于都堂(政事堂)同议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命参知政事与宰相轮班知印。由此可知,宋朝增设参知政事(     
A.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特点
C.目的是完善集体宰相制度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观察下图


材料四   



(1)材料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诸侯有何义务?
(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君权与相权的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学家马端临认为:“至中正之法行,则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该制度的实行(  )
A.打破了门第选拔界限B.惩革了选官中的徇私之弊
C.导致贵族政治的复活D.助长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