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5 道试题
1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武”的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B.二府三司制C.推行均田制D.建立中朝
2021-11-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对北魏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作用。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2021-11-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2021-10-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这些称谓(  )
A.意在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B.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C.体现了皇权的神秘性色彩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2021-10-19更新 | 475次组卷 | 48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B.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2021-10-19更新 | 957次组卷 | 125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片,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本质含义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2021-10-16更新 | 565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御史和谏官是中国古代检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御史职责主要是监察百官,谏官职责主要是匡正国君得失。宋代台谏合一,将原本宰相所举荐的谏官变为皇帝亲擢,这种转变使得(     
A.中央集权削弱B.君主专制加强C.增大御史权力D.扩大宰相权力
8 . (独创)《史记·周本纪》记载“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材料体现了(     
A.宗法制对君主执政行为的影响B.“国人”对君主权力的制约
C.分封制对君主执政行为的影响D.西周时期君主权力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
2021-10-12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列关于汉、唐地方行政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西汉晚期,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B.唐朝的“道”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C.与汉相比,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中央行政制度无关
2021-10-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134 年,汉武帝诏令郡国每年向朝廷荐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以被提升任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制度。出身贫寒、多年钻研《春秋》的公孙弘通过此途径举拜为博士,十年内升至宰相。公孙弘的经历说明察举制 (     
A.对人才选拔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名存实亡,无法选拔出有用人才D.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