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1 道试题
1 . 元朝行省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具有一定自主权,但有专家认为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这种制度设计(     
A.不利于地方政治稳定B.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
C.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D.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朝廷中“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廷臣集议,称为“廷议”。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西汉要会》40-41两卷载廷议共62件次,其中只有4次被君主明显否定或推翻。据此可知,廷议制度(     
A.提高了工作效率B.制约了君权专制C.体现出分权制衡D.有利于合理决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扩大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2023-02-27更新 | 182次组卷 | 25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某朝代之前,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不在其中。实现了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5 . 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根据两个原则划分的:一是山川形便,另一个是犬牙交错。有一个朝代在划分省级行政区划时把“犬牙交错”原则运用到了极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割据。材料所指的是(     
A.秦朝郡县制度B.汉朝刺史制度C.辽朝南北面官制D.元朝行省制度
6 . 《史记集解》记载,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此可知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A.皇位世袭B.君权神授C.皇帝独尊D.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成祖时期形成的内阁,出现了若干“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实”的权臣,阁臣也常被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内阁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内阁(       
A.阁臣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B.始终不是法定中枢机构
C.阁臣帮助皇帝浏览百官奏章,拥有票拟权D.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前期,秦、晋韩原之战中晋惠公被俘,晋国内曾召集国人以征询改立新君的意见。晋惠公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将一部分土地赏赐给国人,名之曰“作爱田”。这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B.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C.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D.兼并争霸战争的频繁
9 . 西周时期,诸侯国既是中央政权控制地方的军事据点,又是宗周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治派出机构。周公封鲁而命以《诫伯禽》,封康叔于卫而命以《康诰》,封唐叔于唐而命以《唐诰》,为诸侯国确定了各自的政治方针。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存在B.地方治理有所加强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缓和D.中央集权趋于完善
10 . 表

资料

出处

“文王孙子,本(宗)支(子)百世。”

《诗经·大雅·文王》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诗经·大雅·板》

“此令(意即好或善)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意为害)。”

《诗经·小雅·角弓》

据表可知,《诗经》(       
A.主张约束民众行为B.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
C.提倡削弱诸侯权力D.对诸侯争霸进行劝导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