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代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名位在御史大夫之上,然而御史大夫所拥之实权,却比丞相大得多,其职司范围不仅限于“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掌管全部律令。秦朝这制度设计体现了(     

A.三公之间的权力斗争公开化B.皇帝失去对三公权力的掌控
C.权力分割与牵制的政治权术D.君主专制必然导致权臣专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的权利。 周厉王打破传统的听政程序,禁止国人议论、监督王政。最终,公元前841年发生了西周 首都镐京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厉王“流于彘”。西周“国人暴动”反映了(     
A.土地国有制逐步走向解体B.周朝国人具有较高政治素养
C.王权强化受制于传统体制D.周朝中央实行集体议政制度
3 . 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     
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
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
2023-02-03更新 | 407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内外服是相对于“大邑商(商王直接控制地区)”而言的,其内居住着内服贵族家族,内服由中 央的百僚和地方的宗族之长以及里长构成。其外是具有侯、甸、男、卫、邦伯等名号的外服势 力,他们与商的敌对方国交错分布。据此可知,商代内外服制度(     
A.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B.加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
C.标志着国家管理模式成熟D.强化了商王的专制权力
5 . 西周时期的金文族徽大多为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殷遗族氏标记。如图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布变化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A.青铜铭文逐渐走向普及化B.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瓦解
C.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消融D.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裁撤中书省后,朱元璋为应对日益繁琐的政务,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四辅官,以复核司法、人事等工作,与皇帝讲论治道,偶尔参与研究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四辅官位列公侯都督之下,六部尚书之上。由此可见(     
A.四辅官成为明朝新的行政中枢B.四辅官的设置终结了丞相制度
C.内阁设立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D.四辅官参政议政掌握决策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下图空白处是(       
A.察举制B.世官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 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2023-01-14更新 | 771次组卷 | 7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皇帝加尊号时,常以“公议”来显示其合理性。而大臣则强调皇帝个人行为要顾忌群臣公议。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也应接受公议的监督,顺应与申明公议是对宰相的职责要求。这反映出唐代(     
A.国家监察体制日趋完备B.士大夫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C.民间舆论影响政府决策D.政治决策的民主色彩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选用官吏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对于中国古代选用官吏制度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③“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④“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