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下表是先秦史籍中对周王朝部分政治事件的记载,这说明,周王朝(     
《周礼•司寇》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日询国危,二日询国迁,三日询立君。
《左传•哀公元年》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国语》(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A.最高王权未能实现绝对集中B.政权的贵族色彩较为浓厚
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加深D.天子的行政大权日渐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卿是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重臣,下表是商、西周姓氏可考之公卿数量变化表,这种变化体现了(   )

商、西周同姓或异姓公卿数量表

时代

公卿总数

同姓公卿数

异姓公卿数

商代

19

4

15

西周

46

30

16

A.家国同构色彩的强化B.西周加强了中央集权
C.王权得到大大的提升D.商代重视与异姓联盟
2022-10-18更新 | 42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反映了唐朝玄宗至宪宗时期中央、地方官员数量的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
官员类别
历史时期
中央官员地方官员
唐玄宗时期2620人16185人
唐宪宗时期5718人260023人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政府吏治逐渐腐败
2022-06-04更新 | 909次组卷 | 12卷引用:专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历代有关科举制度史料。

朝代出处史料
唐朝《通典》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
两宋时期《金史》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终金之代,科目得人为盛
明朝《明实录》科举是国家取人材第一路,不可滥
清朝后期《梦蕉亭杂记》末世不察,至薄帖括为小技,而未审先朝驾驭英雄之彀,即在乎此。科举一废,士气浮嚣,自由革命,遂成今日无父无君之变局
民国时期《孙中山全集》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实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内重要人物的部分主张或改革措施。据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人物诸侯国主张或改革措施
管仲齐国“以劳收禄”“收禄不过其功”“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乐毅燕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察能而授官”
申不害韩国“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内修政教,外应诸侯”
吴起楚国“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明法审令”“砥砺甲兵,以时争利于天下”
A.实现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B.法律教化阻碍社会发展
C.军功爵禄与法律制度分离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2022-03-29更新 | 59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年龄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A.促使官吏队伍实现了年轻化B.增加了官僚运行的成本
C.有利于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D.体现了政治运转的理性
2022-03-16更新 | 444次组卷 | 7卷引用:押全国卷27题 明清时期(前期)-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公元196-289年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统计情况。表中曹魏时期寒素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期别朝代公元士族小姓寒素合计
No.%No.%No.%
1196~21938291914.57456.5131
2曹魏220~2396038.73824.55736.8155
3曹魏240~2647447.15937.62415.3157
4西晋265~2898446.26736.83117182
A.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B.社会动乱导致人口锐减
C.九品中正制弊端的显现D.地方操控了人才的选拔
2022-06-07更新 | 1038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届高三5月监测(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8 . 据下表所列评论, 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柳宗元“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张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
梁启超.“其(秦始皇)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A.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B.时代变迁决定评价差异
C.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D.立场不同导致褒贬不一
9 . 下表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史料出处
济南[jian]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汉书·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盐铁论·复古篇》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伸长统列传》
A.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D.士家大族专权的危害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宋代实行的地方官员回避制度。这些规定
制度名称内容
亲族回避制度本族组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
职务回避制度所注拟外官,其五服之内于法许相容隐者,皆不得相为代,有敢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
籍贯回避制度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了官员的责任心D.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022-03-15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12汉至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