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清代江南地区402位进士来源情况统计,其中有14人信息不详。由此可见,清代江南地区
地域人数比例(%)
城市32483.5
市镇5012.9
农村143.6

A.教育资源分布不均B.人才选拔范围缩小
C.科举制度功能弱化D.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2 . 下表是学者对西周至清朝末天子、国君和皇帝谥号的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君主权威得到加强D.道德政治渐趋形成
2021-02-02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是商周档案保管和使用情况简表,由下表可见,西周
时间档案主管人员情况档案保管或利用
商朝巫和史官负责占卜、祭祀、文字记录,同时也负责保管档案,巫史垄断神坛、把持政坛集中保管在宗庙地区。将龟甲与兽骨分别保管,穿扎成册或按包保管
西周“六卿”中,史官主管档案工作,协助周王理政,其他各官也都掌管与其职务相关的档案,其地方机关均有官员掌管丁籍档案图版、盟书、谱牒这三种档案都设立副本制度,正本保存到宗庙,也是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材
A.沿袭了商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点
C.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儒学教育D.依据档案确立政权合法性
4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侍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栖筠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
C.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D.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关于郡县制的三次争论高潮的基本概况
唐朝朱敬则:“高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
柳宗元:“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失也”
明末一清中叶顾炎武:“方今郡县之弊已极……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戊戌变法以来章太炎:“民国成立,首在规定政权,必中央之权略重,地方之权略轻”
梁启超:“效瑞士之制,自分为数小邦,据联邦之制,以实行民主之政”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同一时期评价基本趋同B.随社会环境和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C.时间愈后评价愈加准确D.都只关注利弊但未提出处理方案
6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唐朝文人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  )
记述出处
“崔瑶知贡举,以贵要自恃,不畏外议。榜出,率皆权豪子弟”(宋)王谠《唐语林》(卷三)
唐宣宗大中十四年,主考“皆以门阀取之”,“中第者皆衣冠士子”,唯“一人孤平”,且“第于榜末”(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六五一)
范阳卢氏“自兴元元年癸亥德宗幸梁洋,二年甲子,鲍防侍郎知举,至乾符二年乙未崔沆侍郎知举,计九十二年,而二年停举;九十年中,登进士者一百一十六人,诸科在外”(宋)王谠《 唐语林》(卷四)
A.世家大族仍有较大权势B.科举录取程序有待改进
C.吏治腐败弱化君主权威D.门第成为官员选拔标准
7 . 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各项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概念解释
A汉代贤良汉代选官吏的科目之一,最初的标准是德行和出身,也称“贤良文学”、“贤良方正”
B唐代政事堂唐代在中书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C宋代枢密院宋代设枢密院总理财政,长官为枢密使,以分散宰相的权力
D元代腹里特指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及河南北部等元大都周围地区

A.AB.BC.CD.D
2021-01-02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浦江、新昌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
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 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治与行政权力趋向集中有三条清晰的轨迹与特征(见下表),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A.呈现出君主专制强化与弱化相交织的趋向
B.凸显中央机构行政权大小不以君权强弱为转移
C.体现出古代国家本质特征与基本政治取向
D.全面体现统治集团群体共治的合理性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下表中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史籍的记述,反映了“百姓”一词的词义演变。这一演变实质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记述史籍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尧典)(春秋)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质,能言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韦昭注云:“百姓,百官受氏姓”《国语·楚语下)(春秋)
“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墨子·释过》(战国)
“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得……厉民之道也”《管子·权修)(战国)

A.血缘重要性逐渐弱化B.姓氏的作用完全丧失
C.姓氏使用逐渐大众化D.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
2021-03-28更新 | 563次组卷 | 4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用)-解密0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层训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