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2 . 下表是西周初年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这一举措的作用是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地理位置
同姓今山西
同姓今山东南部
功臣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今河南东部
同姓今北京一带
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
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唐代科举考试策问的部分试题描述。据此可知,唐朝科举考试
社会现象试题描述
安史之乱后.落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棘手问题主考官元结问进士,“其策安出,子其昌言”
中唐以后,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被打破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7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出现“钱重物轻”的现象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对策
A.命题遵循经世致用原则B.选才标准趋向公平合理
C.士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5 . 下表是秦朝至唐太宗时期各阶段的地方行政区划数量表(单位:个),据此可知
时代郡(国)
481000余
西晋191711232
北周与陈2636171562
隋文帝时300余约1500
隋炀帝时1901255
唐太宗时10300余1500余
A.县制是封建国家地方治理的基础B.政权更迭不利于有效的基层治理
C.魏晋南北朝的行政档案保存最好D.隋唐的节度使制度危害中央集权
2021-01-08更新 | 796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反映了从唐高祖到唐代宗时期每朝进士及第的平均数量情况。据此可推知
帝系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
年均及第人数3913.721.8262826.722.524.5

A.唐代科举取士人数逐年上升B.国家政局变动影响科举录取
C.及第人数占据官僚队伍主导D.统治者的重文政策得到拥护
7 . 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治与行政权力趋向集中有三条清晰的轨迹与特征(见下表),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A.呈现出君主专制强化与弱化相交织的趋向
B.凸显中央机构行政权大小不以君权强弱为转移
C.体现出古代国家本质特征与基本政治取向
D.全面体现统治集团群体共治的合理性
8 .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A.地方行政机构发生变化B.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C.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北宋科举取士对比表(摘录)
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录取数118139916514255
年平均数7.9174.9127327
A.加重了宋代的三冗现象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推动了宋代科技的发展D.拓宽了宋代的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是我国郡县制确立的过程。据此可知,郡县制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是君主集权下大一统的产物
C.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D.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020-10-22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质量巩固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