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以下是清顺治年间科举考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统治者力图(     
○顺治三年(1646年):王道之始
○顺治四年:如何得真才,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兴兵作战与减轻赋税如何两得
○顺治六年:满汉为一体问题,与民休息之法,不动兵革何以化盗息民
A.完善地方治理B.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
C.实现民族平等D.改革中枢机构以维护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
2022-11-26更新 | 1314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     
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
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D.内部动乱得到遏制
4 . 乐官伶州鸠向周景王解释音律,将武王伐纣时“月在天驷”的天象一“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解释为:周人祖先居后稷之官,善抚农事、不废田亩,使民有食、安居乐业,这便是周德的由来。这一解释可以说明,在周代(     
A.君主的仁德受天命主宰B.平民百姓实现安居乐业
C.礼乐制度是国家之根本D.治国理念凸显人文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2022-09-27更新 | 527次组卷 | 55卷引用: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高三入学调研历史考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哲宗时期,向太后的娘家想在自家祖坟上修建一间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欲巴结皇亲,便圈了一大块地给向氏,要求“四邻田庐”赶快拆迁。被拆迁人家不服,到开封府告状。最后判决:一是“所拓(拆迁)皆民业,不可夺。”二是蔡京“坐罚金二十斤”。这一判决(     
A.旨在惩治官员的贪污行为B.有效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C.体现宋朝严密的监察体系D.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蔓延
8 . 顺治元年六月,为解决京城内鳏寡孤独的生计问题,多尔衮指令礼部将这些丧失生计及街上的乞丐“一一察出,给与钱粮恩养”,并废除明朝苛政,给予汉人谋生出路。顺治二年,又下令宣称“满汉官民,俱为一家”,继承皇太极所制定的满汉诉讼“毋致异同”的政策。这些措施(     
A.确保了民族交往日益密切B.推动了社会救济体系的完善
C.有助于化解国内阶级矛盾D.有利于推进满汉交融的进程
9 . 如表所示反映了西汉时期(     
武帝时尚书台的实权逐渐加重;设置大司马取代太尉,并附加兼职,如大司马(兼)大将军
昭帝、宣帝时大将军执掌军事,其职权也涉及政务,统领内朝
哀帝时大司马领衔三公之职
A.权臣乱政的根源所在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C.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动D.武将把持军政大权
10 . 如表是南宋部分州府解试赴试人数(终场者)及录取比例。据表可知,当时(     
地区时间赴试人数解额录取比例资料来源
资刑庆元初500032156∶l《鹤山文集》
福州开禧年间1800054333∶1《漫塘集》
温州开禧年间800017470:1《万历湿州府志》
严州景定间700018388:l《景定严州续志》
A.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B.政府意图优化官僚队伍
C.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录取程序更规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