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B.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
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2 .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B.宗法制下的家族等级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D.礼乐制度起到了维护宗法制的作用
4 .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
A.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2017-10-15更新 | 1384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上文中的“师古”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2017-10-11更新 | 1517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皇帝的诏令在没有下达之前,中书省要进行是否可行的审批,下达之后还有御史或谏官指出其是否错误。这反映了宋代
A.皇权专制受到了抑制
B.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
C.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D.行政监督体系的严密
2017-09-23更新 | 539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贞观三年,吏部尚书杜如晦对唐太宗说,“两汉取人,皆行着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科举),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这表明
A.唐太宗决定改革科举制度
B.杜如晦认为科举制有缺陷
C.唐朝继承了汉朝的察举制
D.唐初选官缺乏统一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统计,北宋时,科举出身的官员占了总官员的40%,而在唐代这一比例只有15%。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进步
B.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C.统治者的统治策略
D.市民阶层的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论》中说:“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而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这表明
A.天子无权纠正谏官的过失B.天子与宰相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间存在制衡关系D.谏官的地位高于宰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