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
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2019-01-30更新 | 1249次组卷 | 5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019-01-30更新 | 1642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19-01-30更新 | 5256次组卷 | 20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4 .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2019-01-30更新 | 106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为了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D.便于简化行政区划层级
2019-01-22更新 | 242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与分封制相比,秦朝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要依据在于
A.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得世袭
B.郡县的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8 .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嘉庆发布该上谕的目的是
A.协调军机处与其它部门的关系
B.扩大军机处权力
C.限制军机处的权力
D.准备废除军机处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