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简表

时期特色
先秦时期.“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于晋献公曰:'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人告之日:"肉食者已虑之矣,藿(豆类作物的叶子)食者尚何预焉?”
汉初《淮南子》认为“口好味,接而说(悦)之,不知利害",是属于“嗜欲”,“重于滋味'是一种“邪气”
魏晋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到了唐代,稻米又取代了粟在粮食作物中的首席地位,麦类在唐后期又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稻、麦、粟这样的主食结构。

——摘编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2-25更新 | 38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百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2 . 刘邦晚年与心腹之军功大臣订立了“白马之盟”。一方面保证了刘氏皇室独享王位的权力,另一方面,军功大臣因功而侯,因侯而相,形成了以丞相为核心的政府权力机构,事实上造成了政府权力对皇权的分割。这表明汉初政权
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局面B.实现了权力分配的政治妥协
C.践行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D.优化了中央各部门相互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唐代科举最重要的两科,进士科重文词,是唐高宗、武则天以来的新学;而明经科重儒家经术,是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旧学。武则天后,唐代社会大体上推崇进士科而轻视明经科。据此可知,唐朝
A.门阀势力逐渐衰落B.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C.儒家正统地位动摇D.政治“大一统”不断强化
4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重要礼节和重大典礼,都要在祭祀祖先的宗庙举行;各国君主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所举措,都要到宗庙向祖宗报告和请示。这反映了
A.迷信对政治的影响增强B.宗法制度维护诸侯统治C.西周传统仍在影响政治D.君主专制源自祖先崇拜
5 . 北宋官修的《新唐书》对武将李靖的评价略其武功,褒其文德,重点描绘李靖参加朝议“恂恂(恭谨温顺)似不能言,以沈厚称”,其他武将如李大亮、刘仁轨等也有相似内容。这种做法意在
A.秉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B.推崇重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树立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D.彰显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前期实行食实封制度,皇室诸王派人直接到封户之州征取租庸调,分割国家税收。唐中期以后,封户缴纳的封物改为由国家征收后送到京城,再由食封的皇室诸王领取,庸调也降到以三丁为限。这说明
A.贵族政治走向衰落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政府财源发生改变D.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2021-12-30更新 | 55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密折”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利镇压
2021-10-03更新 | 320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质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太宗时期设置封驳司,规定凡制有所不便者皆许封驳,依例施行之常程公事不得辄有留滞,设知给事中事为长官。后另设知封驳司,改称兼门下封驳事。1082年,改为门下省封驳房。这些做法
A.强化了宰相参政议政职能B.规范了三省制衡机制
C.有利于避免行政决策失误D.弱化了皇帝的行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先秦时期一些文献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
史料出处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
故天子株楼衣冕,诸侯玄裕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
A.遵循了儒家的治国原则B.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森严
C.彰显重历史传承的风尚D.确保了周王的专制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保障君主在选官问题上的最终决定权以及官位的开放性,避免因官僚变相世袭、自我生成而危及集权统治,这一治理目标的达成,最终是经由
A.军功爵制度的推广B.中外朝制度的创设
C.察举制的成功实践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