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     
A.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B.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
2018-06-11更新 | 156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2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   。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载,从1748年开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
C.确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枢权力
2018-06-04更新 | 273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考试(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       
A.中央集权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2018-03-10更新 | 114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5 . 《礼记·王制》记载“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月告存。九十, 日有秩。”材料旨在说明西周
A.确立了血缘纽带的宗法制度
B.弘扬了儒学的孝悌文化
C.强化了森严的社会秩序
D.形成了尊老敬老的风尚
6 . 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D.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2017-09-27更新 | 202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整理而成。根据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官吏职责,判断其所对应的官僚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B.尚书省、礼部、中书省、户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D.户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2017-09-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制度建设既要借鉴,也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四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


(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3)1911年在中国建立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有何创新?有何意义?
(5)结合上述的制度借鉴和创新,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汉初,皇室子女往往系以母性,皇室视外戚如宗室而不称异姓,太后及长公主在宫廷中拥有发言权,进而衍生出了外家帝舅的贵重之局。这表明当时
A.外戚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B.外戚参政的政治特色
C.尚未真正实现专制集权
D.郡国并行体制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
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2017-08-18更新 | 159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