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其中“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转变根本上是为了
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官僚政治
C.削弱贵族集团D.加强君主专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分别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5 .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
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西周的宗法制
D.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6 . 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三条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并概述1982宪法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什么职权(       
A.谏诤权B.审计权C.司法权D.弹劾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2016-11-27更新 | 308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5届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期学前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了
A.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
B.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
C.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